延續(xù)國血的責任 周六去鴿市買鴿糧,遇一賣鴿子的白發(fā)老者。看他籠中的鳥兒,一望便知是老國血之類的鴿子。上手摸摸,感覺一般。于是放下鴿子,便和老者攀談起來。
老者坦言,自己年歲已大,沒有精力再侍弄這些鴿子了,所以才拿出來賣,20元一只,只求給它們尋一條生路。旁邊一位年輕的鴿友插言道:“現在也只有象您這樣的老人家才會養(yǎng)這種跑遠道的老國血,現在時興的是短程快速鴿,誰還會養(yǎng)您這種鴿子呀!崩险呗犃瞬唤。
回家后,和一位喜愛并曾長期飼養(yǎng)遠程國血的朋友言及此事,朋友也是頗多感慨。朋友說,鴿友們養(yǎng)鴿子就是圖個樂兒,短程鴿三、四個月就能打比賽,而長程鴿要至少等到一歲以上才能去打遠程的比賽,周期相對比較長。長程鴿的育種也要比短程鴿難得多,鴿子短程回歸是一種本能,飛長程回歸是一種潛能,培育短程快速鴿是在強化鴿子的本能,而培育長程鴿則是激發(fā)和加強鴿子的潛能,其中育種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需要付出的辛苦自然也是大不一樣。當然,更主要的一個原因,現在的遠程比賽太少了,如果鴿子養(yǎng)了一大群,到頭來卻沒有比賽可打,英雄無用武之地,那么誰還會去養(yǎng)呢?說到這兒,朋友停了停,喝了口茶,繼續(xù)說道:“如果每年比賽的機會能夠多一些的話,我想我還是會養(yǎng)遠程國血的,畢竟我還是更喜歡遠程鴿,那也算是國粹了,只是比賽的機會太少了。不過,咱也理解,市場經濟嘛,組織短程比賽,參加的鴿友多,容易賺到錢;而組織長程比賽,成本相對比較高,參加的鴿友又相對比較少,這樣一來組織者就很難賺到錢,甚至有可能會賠錢,費力又不賺錢的事自然是誰也不愿意去干啦”
我想,這位朋友的話可能代表了一批鴿友的心聲。遠程國血是上一代養(yǎng)鴿家們幾十年心血的結晶,稱得上是中國信鴿在世界賽鴿界的一個品牌。隨著中短程比賽的興起與長程比賽的日益減少,這類鴿子已是日趨式微,即便是有幸見到幾羽,也大都退化的很厲害,精品級的國血鴿早已是難得一見。難道就讓這些遠程國血在我們這一代養(yǎng)鴿人手中斷種嗎?我覺得,把前人傳下來的好的東西發(fā)揚光大,那是能耐;而把這些好東西傳承下去,不使其在我們手中失傳,則是一種責任與本份。
那么,應該由誰來承擔這種責任呢?
鴿友們來承擔嗎?我想不應該。大多數鴿友們養(yǎng)鴿子只是業(yè)余愛好,有什么樣的比賽就養(yǎng)什么樣的鴿子,他們?yōu)榱损B(yǎng)鴿子已經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且他們在鴿界也沒有什么發(fā)言權,怎么能夠對他們再苛求其他。
賽鴿俱樂部來承擔嗎?我想也不對。賽鴿俱樂部都是私人買賣,人家做買賣就是為了掙錢,不掙錢的比賽自然不會去組織,這也無可厚非。如果賽鴿俱樂部能夠做到訓練保質量,比賽講誠信就很難得了,就已經很讓鴿友們感到滿意了。
思之再三,根據權力與義務和責任相對等的原則,我個人認為應該由各級信鴿協會來承擔這個責任。理由如下:
在中國,信鴿協會在性質上不同于賽鴿俱樂部,信鴿協會具有政府背景,是鴿界方針政策的制定者與決策者,換言之,他們是鴿界的掌權人。所以,延續(xù)遠程國血這一責任自然應由他們來承擔。實際上,承擔這一責任的方法說起來也并不難辦到,無非是各地信鴿協會,特別是大一點的省、市級的協會每年能夠力所能及地多組織幾次遠程比賽,只要比賽的機會多了,調動起了鴿友們的積極性,自然會有一批喜歡遠程國血的鴿友去繁育這類鴿子來參加比賽。這樣一來,雖不一定能使遠程國血發(fā)揚光大,但至少也就保證了遠程國血這一血脈的延續(xù),而不至于湮滅。當然,就象上面提到的,組織這種長程比賽費時費力,且難保能賺到錢,甚至有可能會賠錢,但是,為了使遠程國血能夠繼續(xù)繁衍下去,協會付出這點代價也是值得的。況且,現在各地的公棚以及地方上的賽鴿運動開展的如火如荼,各級信鴿協會的收入也是著實不菲,取之于鴿友,用之于鴿事也是應該的。
語至于此,唯有懇請鴿界的掌權者們,能夠承擔起歷史賦予他們的責任與使命,救救遠程國血吧!
藉以此文祭慰養(yǎng)鴿先輩們的在天之靈。
后學晚輩頓首敬拜。
聲明:
1、本人作此文純屬有感而發(fā),就事論事,絕無言語攻擊信鴿協會的意圖。
2、之所以呼吁保護遠程國血,完全是出于作為一名中國信鴿愛好者的良知,但是在本人的心中并無國血和洋血、遠程和短程的區(qū)別與偏好。在我的眼中只有好鴿子與壞鴿子的區(qū)別,只要是好鳥俺就喜歡養(yǎng)。
特此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