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海無涯,學無止境,每每覺得自己有所感悟,又會在拜讀鴿友文章經驗的過程中,發(fā)現自身需要學習進步之處良多。近日偶然瀏覽到一位鴿友分享自己七代重復近親配對研究經驗,既傾佩又深感自身不足,感慨于如此精心、用心的育種配對經驗,不能被更多養(yǎng)鴿人了解,遂冒昧摘錄,與各位鴿友分享。(若作者覺有不妥,可聯系刪除) 白鴿最初都是雜交鴿? 白信鴿在最初階段是沒有純白的,所謂的黃眼和砂眼白信,其實就是雜交鴿。當白色覆蓋范圍增大時,達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就可以認為是白鴿了。然而最初的白鴿,其皮膚、嘴以及爪都含有黑色或者灰色,就是大家所見到的黑嘴黑爪黑皮。 當白色遺傳純度達到一定程度,所見到的全黑嘴就會在下一代中剩下半黑嘴,再往下就會剩下一丁點黑或者出現玉嘴。這個時候鴿子的遺傳已經開始表現得穩(wěn)定了。 當鴿子遺傳穩(wěn)定之后,會發(fā)現鴿子開始變異了!所出后代有的明顯不太標志,這是由于所篩選的過程中,忽略掉了夫妻像這一點! 后代羽色判斷種鴿遺傳強度? 正常純白砂眼鴿在幾代前已經不會出現灰色皮膚,而是粉紅肉色。雜交所出現的灰色與粉紅肉色交替,說明這只小鴿子在皮膚這個遺傳上屬于倆者融合,但不代表所長出來的羽色也是倆者融合。從頂出來的羽尖可以大概分析出,這只幼鴿是以白色為主的鴿子。 幼鴿成長速度很快,以倆者的品系特征分析。白鴿子代多數在幼鴿起,成長速度較快,而大紅沙會在一段時間內生長稍慢。由此可見,這羽幼鴿在體質方面是遺傳了白鴿的基因。 從頭型分析,由于我很熟悉自己白鴿的幼鴿特征,所以說幼鴿在套環(huán)那幾天,我就知道它將來會長成什么樣的頭型。很明顯,這只鴿子不符合白鴿的幼鴿特征。頭型不對。但也不屬于大紅沙的幼鴿特征。所以說這只幼鴿的頭型明顯將來大于大紅沙的頭型,屬于倆者融合型。 由后代的羽色來判斷種鴿的遺傳強度,如果這只幼鴿將來是羽純白無雜毛。那么,在羽色方面。白鴿的遺傳已經強于大紅沙,說明白鴿的羽色遺傳已經達到一個高度。但皮膚依舊表現為灰白相接。說明黑色基因已經包含在內,沒有完全被壓制,有可能就會出現黑羽。如果有一天。后代只會出現粉紅肉色,說明白鴿已經相當純,可以克制住另一方基因不讓表現,將來對于改良白鴿是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只要求羽色達到白色,可以用復制法。在沒有白公的情況下,找接近白母的花公鴿子或者白條公鴿,一直圍繞著這只母鴿出小鴿子。這只母鴿就是本體,所出后代可看做復制鴿。從中篩選白羽面積大的繼續(xù)圍繞母鴿出鴿子,后代中就會源源不斷出現純白鴿子。 近親配對再遺傳研究種是否可。 通過七代對白砂眼的研究,我發(fā)現養(yǎng)鴿子必須要堅持才能成功。就比如說在前一兩代,這種鴿子遺傳完全是混亂的,連最基本的羽色都達不到純白。后來一直在堅持白配白,達到羽色的穩(wěn)定后。又發(fā)現鴿子在外形上有明顯的不太相同。后來篩選相同的配,縮小種鴿范圍。在最近幾代,又發(fā)現鴿子某些癥狀有些退化。但始終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近交。終于,出現一只非常機靈無不良反應的優(yōu)秀后代,和預想的一樣,在控制住遺傳的方向下,去改善它的一些特性,還是可以辦到的。所以說近親配還是可取的。 未完待續(xù)...... 注:內容來源寫輪眼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