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養(yǎng)鴿子也有兩年多了,因為自身條件所限,只是養(yǎng)幾個玩玩,沒有條件參加比賽,一方面是入會費用太高了,一方面是小區(qū)環(huán)境所限確實不能給鴿子開家,只能大部分鴿子寄養(yǎng)在朋友那里,合作打打公棚而已。 在這兩年的過程中,網上看到了很多的文章,其中一大類就是關于鑒定鴿子。什么玉嘴白爪無白毛的鴿子是好鴿子,什么全灰牛眼的雌鴿是種精、什么無黃不翻山,無黑不放路等等一系列合轍押韻的句子,讓人聽了就感覺是自古流傳下來的一樣。像我這樣初學養(yǎng)鴿子的鴿友,沒有頭緒的情況下,往往會以此奉為圭臬,這些經驗之談,不能在實踐中證實還好,畢竟可以及時調整,如果令這些初學者在實踐中得到了肯定的驗證以后,反而是一種災難。 鴿子的外在特征,千變萬化,可以說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鴿子;尤其是比賽優(yōu)勝回來的鴿子,應該各有各的不同,但是總有人通過這種鴿子的一張全身照(沒準兒還是藝術照),一張眼睛照片(沒準兒經過了美化),來總結各種規(guī)律,期待以此來指導自己的配對,以期望明年用同樣的鴿子來打比賽。但是這樣就能贏嗎?恐怕不見得吧。在我看來,這明顯就是先射了箭,然后再畫個靶子在箭頭的周圍,說句不客氣的話,成語刻舟求劍所諷刺的人,怎么到現(xiàn)在還一直存在呢?難道真的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就像剛剛說的這些現(xiàn)象,藝術一點的說法就是——只要存在大批量的樣本情況下,總會總結出一定的共性。這其實是幸存者偏差,畢竟沒有人統(tǒng)計過同一場比賽中打輸了的鴿子到底是不是跟這些優(yōu)勝者具有同樣的外在特征。但是如果初學者以這種幸存者偏差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指導自己的養(yǎng)鴿事業(yè)的話,那就是不僅僅事倍功半的事情,很可能就會南轅北轍了。畢竟鴿子打比賽出成績,靠的可不僅僅是兩只翅膀和肌肉,還有一個最重要的腦袋。 如果腦袋里的定向能力不準的話,肌肉越好,飛錯得越遠;翅膀越好,飛得越偏。就像開車子用導航,如果目的地錯了,車子性能越好,跑得越遠,等到沒油了就趴窩了。類比到鴿子就是鴿子的體能儲備是有限的,如果在定向準確的情況下,是能夠一口氣飛回來的(五百公里以內的比賽),但是期間如果因為種種原因(比如定向錯誤,跟群亂飛,被驚嚇,地形限制、遇到天氣影響等等),總有可能會繞路,這就決定了鴿子不是一條直線飛回來的,總會產生繞路現(xiàn)象。 得到前名次的鴿子總是那些定向準確、體能儲備良好、運氣好的鴿子,我認為,這三個比賽勝利要點是可以總結出來的,其他的各種外在特征都是以偏概全。 如果在這些以偏概全的理論沒有得到廣泛驗證的基礎上,自己不加辨別地套用也就罷了,自己用不出來反而大肆宣揚,說句不夠恭敬的話,這就是其心可誅。這是第一篇,后面的想法,有空的時候繼續(xù)展開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