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之間,關注到一個傳奇人物,喬斯托內。因為有人在議論其多次清棚,然后又開始比賽,還能拿到好成績。 好多人覺得老外就是拿清棚的名義來圈錢,不可否認,這種可能確實存在,估計他本人也不能否認自己是為了這個目的而進行了幾次清棚拍賣。 不過更深的考慮一層,不得不佩服這位前輩,能夠在只留下當年幼鴿的情況下,還能繼續(xù)參賽并很快取得可觀的成績。最起碼證明了他的育種手法很到位,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原有種系,甚至還能繼續(xù)超越。稱得上是育種大師了。 再多思考一層,更加證明了一個大家都不愿意承認的事實,那就是年輕種鴿的活力更足,更容易產生優(yōu)秀的后代,并且可以快速迭代。這樣是信鴿這個物種不斷進化的途徑之一。也就是只要自己的鴿子品質夠好,根本不怕清除老種鴿,只要保留下種子,就一定可以東山再起。 看過一個介紹喬斯托內生平的文章,他是從鏟鴿糞的學徒開始做起,一點點掌握了賽鴿的各種技術,成長起來的,以前他的養(yǎng)鴿手法就是極度衛(wèi)生,保持鴿舍的極度干凈,他的鴿子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多少機會踩到鴿糞,這樣的手法,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據說現在他又改變了養(yǎng)鴿手法,在有意的培養(yǎng)鴿子自身的免疫力,故意的讓鴿子有接觸鴿糞的機會,這樣他一樣能有好成績。 如果這個故事不是編造的話,能看出來兩點。 一是就算這樣的大名家,都在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我們更加應該學習這種精神,不斷進取,不斷實驗,而不是抱殘守缺;多給鴿子一些比賽的機會,用科學的統計手法,取得一手的數據,來支撐自己的想法。 二就是他的鴿子素質真的好,不管用什么樣的飼養(yǎng)手法,都可以取得好成績。更證明了他是真的懂鴿子,而且不是一般的懂鴿子。可能他已經掌握了哪些鴿子是好的種鴿和賽鴿,哪些狀態(tài)是臨賽的有利狀態(tài),哪些鴿子適合什么距離和天氣的比賽,哪些鴿子組合配對可以出優(yōu)秀的子代等等一系列技巧,這樣他才能隨心所欲,大巧不工。這也側面說明了,我們關注的點可能真的跟他不在一個層面。 大概這就是術與道的差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