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看過李宗吾的《厚黑學》,里面有個圈子理論,即以自我為中心,然后向外畫圈,按照自己的關注程度分了很多個圈子,越靠外,關心的力度強度熱度越弱。 很多時候,我覺得這個唯心主義的理論頗有現(xiàn)實意義,就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其實,世界上絕大多數(shù)的話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消極的意義,就像人的個性,你很難去說哪種性格就是完美的。 很多理論、道德、條款落實到具體個人身上,就是不違法違紀,不妨害他人和影響社會秩序功德的前提下,自己覺得怎么好,就怎么去認識去實踐。 我就算是比較閑淡的,除了賺錢我會比較認真之外,其他的事情我會由著自己的性情來對待。 養(yǎng)鴿二十多年,中間清棚過一次,大概有一兩年,這似乎也是個分水嶺,清棚之前算是很順,養(yǎng)得很爛,但總能飛出點好成績;清棚重養(yǎng)后,就如大軍潰敗,一瀉千里,一度弄得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去養(yǎng)了,學新經驗、時髦的養(yǎng)法,不行;再找回以前的感覺,以前的種鴿全沒了,新引進的種鴿感覺用起也不順心順手。 好在,前些年慢慢參悟到一些道理,及時調整了心態(tài)思維和政策方針,從戰(zhàn)略上把養(yǎng)鴿賽鴿當成一種娛樂,淡化軟化成績好壞對心情的影響;從戰(zhàn)術上以鴿為本,追求好血統(tǒng)+力求賽鴿健康+自然隨緣的管理。 慢慢地,感覺這兩年也止住了潰勢,有了一些向好向前向高位發(fā)展的勢頭。 山川之玄,賽鴿之謎。很多事情,趣味就在探索的過程中,一旦實現(xiàn),也就離分崩離析不遠了。就像很多明星的婚姻,貌似天作之合,在一起了,也就開始了由濃變淡,由淡變散的過程;就像登山看風景,路途上很期待,一旦登頂了,看到了,也就覺得不過如此。 就像那句哲言: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過于兩件:得到和得不到。 鴿路慢慢,且行且思且嘆且歌。正如《文化苦旅》那句:千般荒涼,以此為夢。萬里蹀躞,以此為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