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個故事,因為我覺得只有故事,才是推動賽鴿運動前進的源動力。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鴿界的大宗師,至今仍然活躍在賽鴿運動一線,是我佩服的鴿界人物之一,也是極少數(shù)能真正做到“靠當賽鴿教練發(fā)家致富”的人。 名字我就不說了,國內(nèi)賽場但凡是那種很大很大的降落平臺,鴿子進口是平進平出的,大多數(shù)都是這位宗師的徒子徒孫,因為這位大宗師有句名言:心有多大,降落平臺就應該有多大。 大宗師一路賽鴿征程,可圈可點、可贊可嘆,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威名揚四海。 那是很多年前,大宗師年輕氣盛、行差踏錯,走了逆運,不得不背井離鄉(xiāng)、轉(zhuǎn)戰(zhàn)京城,給某位大亨當起了教練。 一個賽鴿棚,一個鏟糞的小工,訓放季節(jié)配備的一名司機,大宗師坐陣指揮。 大宗師平日也很和善,彬彬有禮。但一進鴿棚,就像換了個人,對人對己都極其嚴苛,動輒就是批評責罵,鏟糞的小工換了好幾個,最后換這位才讓他勉強滿意。 比如他對鴿棚清潔要求是:打掃完后,可以把自己吃的飯倒在上面,也不會覺得臟。 聘用的訓放司機是個謹慎的中年人,基本每次訓放都是和鏟糞的小工一起,到地方后,小工給大宗師回報相關(guān)情況后,才按照大宗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放鴿子。 訓放了很多次,都很順利,司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慢慢覺得這玩意不過如此。 那天訓放兩百公里,小工鬧肚子起不來床,大宗師只能讓司機一人去訓放,并叮嚀了很多注意事項,司機一邊謙卑地聽著應承著,心里卻嘀咕著這人咋這么事多。 天氣不錯,這趟訓放過程也很順利。 司機下午回來,就屁顛屁顛地跑大宗師那里報到,以為能撈到幾句表揚的話。 哪知道,大宗師黑著臉,劈頭蓋臉來了一句: 你丫是不是摸了鴿子了? 司機義正詞嚴地回答: 沒有呀? 摸的兩只,一只灰白條,一只紅的。你GRD還不承認。大宗師厲聲懟了回來。 司機一下就懵逼了。司機不是鴿友,對鴿子原本也沒啥興趣,幫他們開車訓鴿子完全就是為了掙錢。因為按照大宗師的訓放程序必須歇一陣子,那個地方也沒人,司機也耍得無聊,就鬼使神差、一時興起,打開一個籠子抓了兩只出來看看,而讓他震驚的是,這兩只正是一只灰白條、一只紅鴿。 司機張大嘴、滿臉通紅。我滴媽丫,這家伙長了“天眼”的? 一頓訓斥臭罵,司機也承認了錯誤,保證不再犯,念他平日表現(xiàn)也挺好,大宗師也順坡下驢,沒繼續(xù)追究。 司機心里還是有點不服氣,明明是天知地知我知的事情,咋他就能看到?偷偷去看了鴿子歸巢的視頻,也很正常呀,都是一批一批到的,進棚也挺快。 事情很神奇,司機把這事告訴了朋友,朋友又告訴朋友,一時間,大宗師有“天眼”的故事傳得神乎其神。 也有朋友問及此事,大宗師只是笑笑,不解釋也不正面回答。 又過了很多年,大宗師信了佛教,也慢慢參透了人世間的很多事,人性也慢慢變得通達了。 一次,一大波徒子徒孫來看望他,酒席間大家又提起這事。 看著大家渴望解密的眼神,大宗師才道出了當年他能知道司機摸過鴿子的秘密。 當年那批鴿子通過大宗師的系統(tǒng)性飼養(yǎng)訓放,已然達到了很高的服從性,特別是進棚都是“嗖嗖”快。而當時那批鴿子落棚后,也嗖嗖進,但其中有兩只眼神有點遲疑,而這種遲疑明顯是對人的恐懼,雖然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但沒能逃過大宗師犀利的眼睛,他也由此判斷應該是有人摸過這倆鴿子,這人應該就是司機。 情節(jié)筆者略有虛構(gòu),但這故事是真實的,不知道大家看了之后有啥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