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魔都人氏,生年不詳,身高七尺有余。自幼姓馬,馬鹿的馬,好吃牛歡喜。隨歲月增長,年過花甲,遂稱老馬,能識途。 幼時頑劣,雞嫌狗怕。十余歲而志于學,寫作顛三倒四,語意不通,三年不中。弱冠之年喂雞遛狗,后改養(yǎng)鴿,一發(fā)而不可收拾。初養(yǎng)肉鴿,彼時,長距比賽興起,改喂木子鳥,無淞,然無一歸舍,屢賽屢敗,信心深受其挫,后流行中短距離,棄之不養(yǎng)。 天命之年,立志鴿系培養(yǎng),一日上樓放鴿,見一白鴉,深受啟發(fā),乃改喂白鴿,命名為白鴉系,自詡千公里能歸,秘不示人,故無人曉。年歲增長,小有余錢,隨大流出國旅游,至英國,路遇一羽癲鴿,扭脖繞圈打轉(zhuǎn),憐其樣,喜其形,甚喜,抱起藏懷中,帶回家中喂養(yǎng)。拿放大鏡細觀足環(huán),上有文字:英格麗史,狂喜,系外血,遂調(diào)整培育方向,改育此鴿系,根據(jù)形態(tài),命名為大不列癲瘋系,自此,自成一派。 老馬交友甚廣,公棚這總那總、育種家歪嘴、樓下種菜媛芬……皆是好友,花甲之年,認得一子,因比賽次次光頭,外號有來無回,仰慕老馬理念,深得真?zhèn),鞍前馬后,馬首是瞻,幸甚至哉。 下雨閑來無事,老馬回首往事,養(yǎng)鴿半生無一獲獎,心中甚煩,思前想后,決定拜訪大師,簡單收拾行李,跋涉深山,歷經(jīng)險阻,終于找到了隱居山中的禪師。老馬問禪師:“大師,我養(yǎng)鴿大半輩子,閔行的鴿友飛了冠軍,浦東的鴿友得了前三,就連發(fā)小歪嘴現(xiàn)在30公里也能當日歸了,我的鴿子卻還是一只烏龜(注:普通話不標準,一只無歸)。我該怎么辦?” 禪師一言不發(fā)的從廚房拿出一個鴿蛋遞給他。老馬看了看手中的鴿蛋欣喜道:“這個蛋是好血統(tǒng)?” 禪師指了指鴿蛋:“我的意思是你有個蛋用啊。” 老馬聽聞,頓悟,有個蛋用,捧著蛋,回家繁育。不知現(xiàn)出殼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