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鴿”的文章主要靠摘編,如果發(fā)現(xiàn)是你的文章可以去找他們,會得到補償,關鍵使人覺得不道德。這里面辦雜志的人,包括主編等都是聘請的,要按組稿計算報酬的,不篡怎么能行呢?他們一個月要領一、二千元工資,必須要寫四篇以上的文章,你想想哪能寫這么多的文章,況且他們又從來都沒有養(yǎng)過鴿子,再高產(chǎn)的作家也不會有這方面的靈感,他們所作出的最大亮點是:1、在北京的所公棚都掛上記者站的牌子,2、在全國不少省份的出名公棚也去掛記者站的牌子,3、請不少名人填表當他們的作家、顧問等等,4、多跑腿、多宣傳、聲勢大、編輯收入多,年底盤帳虧損多。多多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