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腺的位置及作用: 被十二指腸所環(huán)抱,后面與總膽管、門靜脈和下腔靜脈相鄰。胰頸為頭、體之間的移行部,其前上方為十二指腸上部和幽門,其后面有腸系膜上靜脈和脾靜脈合成門靜脈。 胰體較長,為胰的中間大多數,其前面隔小網膜囊與胃后壁相鄰,后面與左腎和左腎上腺等相接。胰尾為胰體向左漸漸移行變細的部分,與脾門相鄰! 胰腺分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兩部分。 外分泌腺由腺泡和腺管組成,腺泡分泌胰液,腺管是胰液排出的通道。胰液中含有碳酸氫鈉、胰蛋白酶原、脂肪酶、淀粉酶等。 胰液通過胰腺管排入十二指腸,有消化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作用。 內分泌腺由大小不同的細胞團——胰島所組成,分泌胰島素,調節(jié)糖代謝。每一個胰島都包含至少4種細胞:A細胞分泌胰高糖素,B細胞分泌胰島素,C細胞分泌生長激素,抑制激素,PP細胞分泌胰多肽。 內分泌主要成分是胰島素、胰高血糖素,其次是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腸血管活性肽、胃泌素等。 二、胰臟的屬性與生理功能: 在中醫(yī)基礎理論之臟腑中,胰臟始終是一個缺位,在經脈之中,也是一個空白;但胰臟為一個實體,終究有它應有的位置及歸屬。 1. 根據中醫(yī)陰陽屬性,臟為陰,腑為陽,胰臟屬臟,為陰。 2. 根據中醫(yī)五行學說,土為萬物之母,有生化、長養(yǎng)萬物之特性,胰臟有分泌津液,調氣血及促進消化和新陳代謝功能,有土之特性,應歸屬五行土。 3. 胰臟的生理功能與脾相近,但不相同,二者的關系如同一對孿生兄弟,脾主統(tǒng)攝血液,胰主統(tǒng)攝津液,脾為血液生化之源,胰為津液生化之源;胰主調和,主統(tǒng)攝,主通利,主滋養(yǎng),在體為脂肪,在竅為咽,在志為疑,喜溫,喜甘。 (1)主調和:主要表現在調和陰陽,平衡分泌,同時具有一定的藏津功能,藏津功能主要體現在胰內必須貯藏一定的津液,以維護胰的調和及平衡功能。當身體內血糖過高時,胰臟為了保持身體內的血糖平衡,開始進行自我調節(jié),自動增加胰島素的分泌量,降低血糖;當出現低血糖的時候,胰臟就會自動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量,保持血糖的平衡,體內的血糖始終在胰臟的監(jiān)控下處于平衡狀態(tài),以保證身體新陳代謝正常進行,各器官功能正常發(fā)揮,而當胰臟受到損壞時,就會出現臟腑功能失常,內分泌紊亂,引發(fā)血糖升高等一系列病癥。 (2)主統(tǒng)攝:是指胰臟有化生和控制散布津液的功能,使津液在體內正常利用不致外泄。胰統(tǒng)津液的機理,即是胰氣的固攝作用。胰臟是津液的化生之源,胰氣旺盛,就能保證津液的充分布施,如果出現胰不化生和統(tǒng)攝布施,就會產生體內津液不足或流失,陽氣隨津液外泄而不固,造成消瘦、無力、神疲等陰陽兩虛的癥候。所以胰臟具有養(yǎng)陰固陽的作用。 (3)主通利:主要表現在胰臟化生出胰液,注入腸道,有助于腸道的運化正常和排泄通暢。腸道缺少胰液的滋養(yǎng),蛋白質等物質得不到正常分解,就會出現大便秘結,腸道不通等癥候。 (4)主滋養(yǎng):主要表現在散射津液于臟腑、官竅、肌膚,使之保持陰陽平衡;臟腑不得津液滋養(yǎng)則內生燥熱,官竅缺少津液則出現咽干、目澀、鼻熱、耳聾耳鳴,肌膚失津液所養(yǎng)則粗糙、消瘦、少彈力。 (5)在體為脂肪:胰臟維持體內糖、脂肪的代謝,將食物化生、吸收,保持體內有豐富的脂肪及糖分,以貯藏和調節(jié)體內必需的熱能供求量。主要體現在葡萄類物質的化生及統(tǒng)攝作用,阻斷糖分的流失,以維持脂肪的活性;脂肪的活性強,利于體內濕熱之氣的散發(fā),脂肪的密閉性,可抵御風寒外襲進入體內;如果臟腑功能失常,體內津液得不到控制,而挾帶糖分等營養(yǎng)物質外流,則出現脂肪松軟無力,體內熱量減少而畏寒怕冷、肢體酸楚無力等一系列病癥。 總結:鴿子營養(yǎng)需求離不開糖、蛋白質、脂肪。糖原的轉化、蛋白質的代謝、脂肪的轉化吸收都是在胰液的參與完成的。食入后在胃部經過胃酸的初步乳化后在膽汁中的膽鹽、膽固醇和卵磷脂等的作用下降低脂肪的表面張力,使脂肪乳化成許多微滴,然后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轉化為甘油和脂肪酸,之后又分兩種途徑,一種是甘油和脂肪酸吸收后經過氧化分解最終代謝中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過呼吸作用排出體外,水一部分作為鴿體的組成部分一部分通過尿液排出!另一種途徑是吸收后積累在肝臟上形成肝糖元,作為鴿子能量的儲備物質! 賽鴿競翔時所消耗的能量是平時維持量的3-4倍。賽鴿飛行時血糖的平衡都是由胰腺進行調節(jié)的。因此,在競翔季節(jié)到來之前應提前對賽鴿加強飼養(yǎng),提高日糧能量水平,使賽鴿儲備一定量的能量。胰臟在賽鴿體內能量的轉化中起到關鍵的作用。 西安愛麗絲信鴿研究所 2018.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