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新城疫、嗉囊炎---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豪翔鴿藥技術部
隨著夏季腳步的悄悄來臨,由于夏季炎熱潮濕,因此賽鴿疾病也接踵而至,最近新城疫、嗉囊炎、腺病毒、沙門氏、單眼傷風尤為盛行。
新城疫
鴿新城疫是一種接觸性、敗血性傳染病,在鴿群中有時會呈流行性爆發(fā),有時則零星發(fā)生,其特征有下痢、震顫,單側或雙側性腿麻痹,后期病例為頭頸歪斜,死亡率20%-80%。本病病原是鴿禽Ⅰ型副粘病毒,與雞新城疫病毒相類似,感染途徑是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統(tǒng)和眼結膜及創(chuàng)收。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生,無明顯季節(jié)性,夏季多發(fā)。
不同年齡、品種的鴿都易感染,鴿齡越小,敏感性越高,其中以乳鴿的敏感性最高,5~15日齡的乳鴿最易發(fā)病死亡,新疫場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較高。一般乳鴿、幼鴿的發(fā)病率高達50%-80%,有的甚至高達95%以上,死淘率為10%~80%;
臨床癥狀:
潛伏期1~10天,一般1~5天,有的長達28天。發(fā)病初期,少數(shù)鴿子無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繼而大部分鴿子陸續(xù)表現(xiàn)體溫升高,神疲羽松,翅膀下垂,食欲減退,飲欲增加,全身震顫,閉目呆立,張口呼吸,倒提時有多量黏液從口腔流出。隨著病情的發(fā)展,病鴿縮頭閉眼,食欲廢絕,不愿走動,全身震顫更為明顯,糞便由水樣漸變?yōu)辄S綠色。發(fā)病2~7天后,陣發(fā)性痙攣、頭頸扭曲、顫抖和角弓反張等神經癥狀的病例增多;個別有張口呼吸或結膜炎,眼瞼腫脹。后期出現(xiàn)腿麻痹,不能站立,常蹲伏或側臥,排污綠色稀薄或糊狀糞,最后衰竭死亡。病程一般為1~7天,轉為慢性者,可見進行性消瘦和貧血。
腺病毒
鴿子腺病毒,也稱病毒性嗉囔炎,是賽鴿常見的一種疾病。屬急性傳染病,也稱為"幼鴿下痢癥",是近年來引起賽鴿急性嗉囊炎、腸炎的元兇。腺病毒常與大腸桿菌或球蟲混合感染發(fā)病,每年的2-7月是主要流行季,本病全年度皆會感染發(fā)病,多發(fā)于春夏冷熱交替,鴿車訓練緊迫階段,傳染速度快。
本病是一種傳播范圍極為廣泛、發(fā)病率極高的傳染性疾病。
臨床癥狀:
鴿子精神差,綠、白水便,會嘔吐,羽毛松亂,翅膀下垂,墻角兀立。病鴿主要癥狀為進完食在飲水后立即嘔吐或10-30分鐘后嘔吐,未嘔吐的飼料在嗉囊內用手摸手感比較硬,病鴿消化功能停止或很緩慢。吐出之飼料或排出之糞便皆含病原菌,多發(fā)生在賽鴿歸返后,潛伏期3-5天,發(fā)病后呈現(xiàn)脫水現(xiàn)象,體溫上升,體重減輕,排水便、粘便或血便,嚴重者2-3天內急性死亡。病鴿全身羽毛篷器,呆立,糞便剛開始為綠色水便,漸漸轉為墨綠色粘稠便,再轉為黃綠色,蛋清樣,深褐色。治療措施:
只要出現(xiàn)以上明顯癥狀者,判定此病后則需先立即將病鴿進行隔離,鴿舍進行徹底清掃,保證一天兩次,并及時清理病鴿的嘔吐物。再用消毒液進行一天兩次棚內外輪番徹底消毒2周左右。然后給與“新腺快克”進行治療,配合“疫克佳”使用,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治愈效果。疫情傳染期飲水器藥水每天更換(為不使藥物浪費最好按鴿子數(shù)量配比飲水量),每次里外清洗消毒;并且食量減少約一半,喂易消化的小糧食。
預防措施:
對鴿舍進行定期消毒,是預防該病的重要措施,春、夏、秋季定期1周左右消毒,冬季3-4周比較好。并且在搞好日常飼養(yǎng)管理、清潔衛(wèi)生和消毒的基礎上,使用“新腺快克”配合“疫克佳”可使鴿子更好的預防鴿腺病毒及新城疫。并且該藥對賽鴿無毒副作用,也不會影響賽鴿正常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