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操 文 臺灣全翔得賽鴿 Champion臺灣全翔得 全是競翔所得
開一百公里的車,到一位到好友C家里請教,他養(yǎng)鴿己是父子二代了,好友C除了他父親的鴿藝,更師承臺灣北部某己故宗師,早年臺中卦教主、華人知名己故賽鴿藥品大亨、某前吃到飽餐飲大亨等等大咖(大人物),全部都寄翔在己故宗師這里,這幾個人現(xiàn)在幾乎全部都是華人界,響叮當?shù)腗r.Big。
好友說,約在1990年前后,己故宗師的鴿舍,股東一個賽季投資一千五百萬左右(臺幣),一般的鴿友,想贏他們,成績和他一樣好是不夠的,你必需成績比他們好很多,才有獲利空間,偏偏大多數(shù)鴿友,成績不如他們,投資又比他們少。
我自認是很狂的學習精神,在好友C面前,顯然很不足為道,他除了師承己故宗師,為了向臺灣南部一超級集團習藝,買禮物送人,并且,一次前后來來回回開車一千公里當義工,只為了向超級集團習藝,并且高價引進鴿種,這是所有人都無法想象的可怕狂熱,而我只花了一百公的路程,與小小的禮物,就可以習得一些鴿藝,實在太劃算了。
宗師的成績,讓我們的鴿舍曾經擁用的短暫光芒,顯得多么的可笑與不存在,無時提醒著自己,永遠只是鴿界的小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是我倆共同的想法,不管人生到了終點,我們各自會有如何的成果,彼此習藝的精神,是我們各自不同的精神與氣魄。
言歸正傳,好友C的老爸說,宗師每次舍操,總是目不轉睛的看著鴿隊,而他的兒子卻沒有。雖然只是淡淡的一句話,但,至今我依然不敢忘,永遠銘記在心中。
在臺灣舍操幾乎是所有鴿舍都會做的工作,每個鴿舍都很重視,但,每位教練認知程度不一。很多高手,透過舍操,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這可能是很多初學者難以想象的心法。
舍操(就是大陸鴿友說的家飛),是教練施行管理的表現(xiàn),教練透過舍操,與選手鴿對話。
整體而言,臺灣的管理技術,并非要透過舍操,完成所有的競翔體能,只是透過舍操得到基本體能,但最大的目的,是要透過舍操,訓練選手鴿的規(guī)矩,達到軍事管理的目的,而真正的競翔體能來自于外訓。
基本而言大操,多半在一小時與一個半小時;當然有人會更久。
各位別小看這一個小時,高手會一直盯著鴿隊看,鴿隊的速度、高度、揮翅頻率;乃至鴿隊飛行高低、耐操度,都是教練與選手的一場對話。
這是高手會盯著鴿隊舍操的原因,一樣的管理條件下,鴿隊舍操懶洋洋的,提醒教練哪里出小問題了,或許是呼吸道臟了;該處理了...
又或者33這只選手鴿,老是偷懶休息,是不是身體有問題,不耐操;還是單純的個性愛偷懶.......這也是暗組的依據(jù)。
舍操是所有管理的總合與對話。
簡單說明舍操的幾個原則
鴿種
不同的鴿種,飛翔方式會有點小差距,長距鴿可能較耐飛;另外,短距速度鴿,揮翅頻率可能會更快些...
飼料
同樣的一批選手鴿,會明顯因為用料不同,造成飛行方式差別,一般而言清除料,鴿子較不耐久操,但豆類或脂肪類飼料,若加太重,會造成選手肥胖;或者體重過重,那么選手鴿可能會飛得較低,并且較不耐舍操,而且會很容易氣喘吁吁的;而改變飼料,通常會有一個星期左右的漸進與反應時間,大陸好像都是用大廠牌調好的賽飛料,也很方便,不用想太多煩惱太多!
控料
教練在做縮料控制時,選手鴿隊,會有明顯黏櫥的情形,當然有的教練會縮得很嚴重,這時選手鴿就不飛了,所以有經驗的教練,看舍操,或多或少可以猜到敵營目前的調整狀態(tài)。
緊迫疲勞
在選手鴿進行外訓后,若訓練量很重,在緊迫與疲勞時,舍操往往是操不動的,但是如果飼料營養(yǎng)與健康都沒問題,選手鴿外訓個一兩百公里,一個小時到兩小時就返舍了,幾趟下來,舍操就完全飛不動,插施舍操好像要他的命,那就有問題了,只是若一整批都是這種賠錢貨,通常教練是會不知道的,會以為訓練量太重,才舍操操不動,這突顯了賽鴿選種的重要性。
賽鴿是連鎖的,這一動可能會影響下一動...;當然,上述情形,若二十只選手,其中有三只操不動,兩只出操就好像要了牠的命,另一只只是偷跑去躲起來,你可以感受到身體素質的不同,這時候若整體鴿隊沒問題,你若再加壓,繼續(xù)外訓,選手鴿速度更快了,摸魚的也回來了,要死不活那兩只,通常會逃家了。這種很細膩的東西,教練必需要自己學著去判斷,是很重要的。
疾病
疾病也是造成無法舍操的一大原因,病鴿你叫他出操,當然他不愿飛,這也必需要請教練明察秋毫的,也許您會說,鴿子生病,誰看不出來,那您就錯了,選手鴿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就算是專業(yè)的獸醫(yī),與職業(yè)教練對這區(qū)塊,還是很小心的。
另外,要再補充一點,緊迫這個名詞很生硬,我自己悟了十來年,才
總算比較了解,大多數(shù)的教材會傳達,不能造成緊迫的訊息,但,我們是要實戰(zhàn)的,不是要打嘴炮的,當然就會有緊迫,真正的賽鴿必需要能承受基本的建設性緊迫,才可以走向賽場,拿下勝利,不然必輸無疑,那種體質不良的選手或品種,還是必需要淘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