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胡同里的長距離立棚的李遠征鴿舍(圖)
一羽千公里歸巢鴿造就滿棚長距離賽鴿。
李遠征先生今年57歲,現(xiàn)內(nèi)退。原在北京市工商局工作,專職司機,跑車送貨,是最基層的工作者。
他的鴿舍在王府井大街某胡同里,他是生于胡同長于胡同的老北京人。
他是1982年入會的,為北京最早的會員之一。當(dāng)時入會只要80公里三天之內(nèi)回歸就可入會,筆者入會時需要500公里和二人介紹,時代的不同做法就不同。
那個年代,“是瞎玩,不講成績,回來就高興,有歸巢證就是榮譽,成績不太好!
他起棚鴿是一羽千公里的賽鴿。
記得1992年,特意去陜西西安(咸陽軍區(qū)大院)參觀全國品評會,買回4羽長距離賽鴿。當(dāng)時的價格并不貴,才幾百元。因為喜歡,才值得掏錢買好鴿。
李先生回憶的獎杯是:
1994年朝陽舉辦普賽兼“愛心杯”500公里比賽,當(dāng)天無歸巢鴿,他的一羽選手鴿第二天回來,獲得普賽冠軍。因沒有帶“愛心杯”環(huán),痛失“愛心杯”賽冠軍。這羽冠軍就是那羽千公里鴿和西安買回的雌相配對而生的子代,為他贏得當(dāng)時最高榮譽,“高興得不得了!
此后(年份忘記了),參加朝陽“工體杯”800公里,得第八名。
2003年1000公里,當(dāng)日歸,第6名,“當(dāng)日千公里歸巢是不容易的!
2004年東城1000公里,23名;
他也參加過若干個公棚的賽事,得過不少的好獎。如蘭龍公棚的團體亞軍。
他滿棚均是長距離的子代,也摻一點兒外籍血統(tǒng)。
他養(yǎng)育的最大體會是:1、精神層面的享受,“看著就高興”;2、要養(yǎng)就應(yīng)以遠道賽鴿為主,保留長距離品系;3、配對注重眼睛(典型的鴿眼論者);沒有飛過賽事的前十就不會知道什么是好鴿,對好鴿就有認(rèn)識;個體質(zhì)量都要達標(biāo),要看眼睛。
筆者特意請他談了養(yǎng)育的經(jīng)驗和體會以及談鴿論眼的專輯視頻,特別獨到和精辟。筆者將制作成視頻上傳。
請欣賞李遠征先生的談鴿說眼視頻
http://v.baidu.com/v?word=%C0%EE%D4%B6%D5%F7%D1%F8%B8%EB%CC%E5%BB%E1%CA%D3%C6%B5+&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http://news.chinaxinge.com/shownews.asp?id=80330&sjm=42e0966066aeb492
當(dāng)日歸講述
http://v.ku6.com/show/U9PCJBSqdxfYpWWlvlME_Q...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