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轉眼已是2010年了,不覺間鴿子伴我走過了十幾個年頭了,從剛開始的養(yǎng)菜鴿,到買別人的天落子代,再到買天落,再到借用鴿友鴿子,到現(xiàn)在的買成績鴿血統(tǒng)鴿,一路風風雨雨,坎坎坷坷,個中滋味各位鴿友想必都嘗到過。讓我們揀起點滴記憶,回味那多彩的歲月…… 記得99年在外地上學時第一次接觸到鴿刊《中華信鴿》,記不得是哪期了,只記得前幾頁彩版中介紹的就是“兆尊館”的鴿子,蒼白騎士,兆尊女王,還有一只安徽1500公里冠軍,另一只好像也是千公里亞軍吧,都是黑羽色,英姿颯爽,看著下面的電話號碼,再參考介紹的鴿子價位,心里一會豪情萬丈---這些鴿子肯定都是超級鴿,一會又拔涼拔涼的---咱還是學生沒那么多銀子,別說這樣的鴿子,就是它們的子代孫帶咱也買不起的。說實在的用當時膚淺的認識;認為飛得遠就是好鴿,反而覺得那些外國500冠軍呀什么鴿王呀,還真比不過咱那些能飛1500,2000的鴿子。
所以每鴿星期天,我都會步行大概3到4公里到鴿市,凈檢江蘇上海的雨點大鼻子鴿買,然后養(yǎng)在教室的小陽臺上,在過假期的時候帶回家,而且總能被同學鴿友看中并挑走。后來畢業(yè)我又帶回幾只,其中一只江蘇雨點雄讓所有見過他的鴿友羨慕不已,甚者要借用的,給錢買的?赡菚r的我怎么能舍得呀,誰知在13個月后卻不辭而別了。這足以讓當今的500級別短平快的鴿子汗顏的,試想有幾只500級別的快速鳥能在一年后歸老巢的?這也是我們中國長距離國鴿的傳統(tǒng)優(yōu)良品質,可沒想到的是放眼近年的中國鴿壇,這種鴿子已幾乎絕跡,甚者有鴿友低價處理。前年到一鴿市,一位鴿友拎著一只自己兩放千公里成績鴿,只賣三十元,竟無人問津,我欲伸手,卻被一同去的鴿友攔下,只好作罷,轉過身卻看到更慘的鏡頭;一鴿友拎著一籠羽色深暗,鼻瘤偏大的鴿子,欲以20元一只的價格買給了鴿販,卻因不肥而只得到17一只的身價,令人惋惜,畢竟時過境遷了……
08年,09年的比賽,大部分的鴿友都領略到惡劣天氣下,而今的短平快的快速洋鳥的“不中用”.于是鴿刊,網(wǎng)絡讓國血鴿抬頭的呼聲響過一陣,可國外名家一個接一個的拍賣會讓鴿友卻又熱情似火的舉牌繼續(xù)做著“火箭”冠軍夢,好了傷疤忘了疼的教訓我們已唱了千年,可依舊要重蹈覆轍。而作為領導階層的協(xié)會管理者,卻也依舊提倡與國際接軌,中短距離比過八九次甚至十幾次,也沒有過來一次千公里的決定!國家提出的自主創(chuàng)新口號,在鴿界似乎也只停留在口號層面。這就是中國鴿壇的悲哀,協(xié)會永遠說了算,民主也只能是領導的民主。所以我們是不是應該反思一下:中國鴿界的創(chuàng)新應該什么時候進行?今年是沒指望了,那明年,后年大后年呢?怎么進行?繼續(xù)與國際接軌玩短平快,還是重振超遠程之路,也或還有別的什么中國特色之路。這不禁讓我想起今日街頭的一句廣告詞:錯過三天,你還得再等一年。那我們呢?錯過幾年的發(fā)展,有可能又要在老外的屁股后面跟十幾幾十年了, 或許是我危言聳聽了,但我們確實應該做點什么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