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355公里“湖北心跳客杯”幼鴿指定環(huán)百羽競翔賽事中,我參賽5羽,得上天眷顧獲得1.7.9名的理想成績,自2007年6月2日建棚至今終于瓜熟蒂落--斬獲冠軍奪得獎杯。 回首歷事種種恍如昨日:玩天落--到所謂“名家”家里訂購整輪幼鴿--淘選賽績鴿家族--尋覓構(gòu)建賽鴿品系材料。從別人能給的到自己想要的,或許這就是我對玩鴿子思路的轉(zhuǎn)變。 但就算買進賽績鴿父母,作出與賽績鴿同等特質(zhì)的賽鴿亦不能獲獎,畢竟一種天氣一種鳥,每個鴿主對賽鴿調(diào)節(jié)手段不同--諸多因素會左右賽事結(jié)果。 賽事心路,2007年先是以標哥的一羽重慶天落3代配其一羽常德徐風華先生國家賽天落出到3羽500,700公里不死必歸雄,放東北線500公里當日15時前歸巢不夠快,700公里當日歸2名,次日歸21名,5日后歸巢一羽,想想當時未加入江西九江鴿會,卻站站緊跟從起站70羽放到只有4羽存棚,包括一羽從未放路的同窩雌!懊摇泵诺500公里一根鴿毛都沒留下,招來的冷眼與譏諷,其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2008年秋使翔我縣魏老送的一羽幼鴿獲得最高分速,因為沒采用分速制,要比同會鴿友多飛35公里賽程,加之套的是回龍環(huán),無緣冠軍。而前面提到的未出賽雌配任何天落都能頑強歸巢,讓我有了信心。 養(yǎng)鴿方面我就像塊海綿,吸收所有能讀到的文獻和網(wǎng)絡資料的精華與糟粕;但在實踐中逐漸意識到所謂體型眼制訓放調(diào)節(jié)似乎我們都被一些似是而非的問題困擾。后來受常德徐風華先生的指導注重血線遺傳穩(wěn)定性的培養(yǎng),鴿子玩的漸漸上手。2009年3月一次性購入公棚流拍和遲歸賽鴿50余羽以便日后有計劃的嘗試作出,感覺這批材料確實與往日的大不同,但參差不齊,需要花大量的心血不斷汰選嘗試,相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確信大量作育,用賽鴿籠大量汰殺,才是獲得能衍生為品系的基礎種鴿的捷徑。好鴿子不一定有好的遺傳,而遺傳穩(wěn)定的鴿子不是單憑金錢能整到手的。 感謝上述3位好友的無私支持和指導,同時感謝“湖北心跳客”黃田翊先生贊助并籌劃這一賽事。 不管賽鴿之路會延伸至何方,我會旖旎而行,不退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