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志就是直接環(huán)繞瞳孔,而與第一虹彩接觸的部位。眼志的顏色,包括鴿眼中最淡的灰色以至最濃的黑色。其最標準的型態(tài),就如用缺少墨水的鋼筆尖所圈劃出來的雨線一樣。
眼志有時以肉眼是無法看出的。但若吾人藉用陽光或放大鏡,便可看出來。所以在觀察眼志時,應(yīng)盡量利用日光或放大鏡,方能有正確的結(jié)果。
“無黃不翻山,無光不走路”
---鴿子飛行中習慣保持一個相對固定的高度,在山間飛行時,其實并不會翻山,而是在山溝里繞著山飛行。由于山澗即使晴天也常有云霧,一旦視覺有某些缺陷,會分不請哪是山,哪是云霧,如是就找不到繞出山的路。鴿子的眼中有黑、藍、黃三種眼房水,眼房水有濾光的作用;當鴿眼中含黃水成分較高時,相當于在照相機鏡頭前加了一個黃色“濾色鏡片”,能濾去山巒間薄霧、淡云對視覺的影響,看清山體的形狀,找到山澗的縫隙飛出山去。缺黃的鴿眼,視覺達不到這樣的效果,找不到山澗的縫隙,也就“翻”不了山。黑、藍、黃三種眼房水中,最差的是藍水,但在四川盆地放鴿,難度與平原相比大不了多少,用不了這么高的要求,眼中有沒有“黃”就無所謂了。
對“無光不走路”有兩種解釋。其一:“光”是指由動物眼睛發(fā)出的冷光,鴿眼也會發(fā)出一定強度(較弱)的冷光。仔細觀察任何一羽未出巢雛鴿的瞳孔深處,它們都會發(fā)出晶瑩的藍光,這就是鴿眼的冷光。幼鴿隨著年齡的增長,眼睛會有一些變化;因色素多少、成分的差異,有些清晰度不夠的鴿眼,冷光透出就不明顯,成了俗稱的“無光”眼。看不到冷光的鴿眼,說明視覺清晰度不夠;在山區(qū),放路是很難飛回來的。
其二:鴿眼的光亮感跟眼中黃水濃度的多少有很大關(guān)系,只有灌(含有)黃的鴿眼,才會有很好的光澤。所以,黃水在鴿眼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無黃沒有光亮感,不適宜在山區(qū)放路,更“翻”不了山。另外,凡放過路的鴿子,鴿眼多少都會有些光亮感,以此也可以用來確定你所鑒賞的鴿子是否放過路。
“黃翻山,黑駕霧”
---“黃翻山”上邊已經(jīng)解釋過,“黑駕霧”里的黑,是指的“牛眼”鴿。其實牛眼的眼房水中有藍、黑、紅(非牛眼鴿的眼房水是藍、黑、黃)三種差別;牛眼中藍水的最多,黑和紅色的較少。由光的波長上已知,只有紅色和黃色的光波才能穿透云霧。因此,這里的“黑駕霧”,實際是指牛眼中眼房水呈紅色(實際是暗紅色)的,才能破霧飛行。
“老要清,少要渾”
---這是對鴿子眼房水濃度選擇時的要求;成鴿應(yīng)清澈,幼鴿宜渾濁。幼鴿的眼房水如果看著很清澈的,長大時嫩水退去后,眼色就太淺了,起不到濾光和保護眼底的作用。所以,正常濃度幼鴿的眼房水看起來多少應(yīng)該是有些渾濁的。
“一金一豆,飛起沒夠。一環(huán)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分得清,要是缺一環(huán),放路歸巢難”
---“金”為黃眼,“豆”指牛眼;“一金一豆”是鴛鴦眼,一個腦袋上分別長著黃眼和牛眼的鴿子比較少見”(‘一砂一!穆远嘁姡詈币姷氖恰唤鹨簧啊;在遺傳上,黃眼為顯性,牛眼為隱性,顯、隱雙置的鴿子,有超乎尋常的飛行能力可以理解!耙画h(huán)套一環(huán),環(huán)環(huán)分得清,要是缺一環(huán),放路歸巢難”這段的意思,是指鴿眼的面砂、底砂、眼志、內(nèi)線扣等幾個環(huán)要分界明顯,邊緣清楚,立體感強。這樣的鴿眼視覺耐疲勞性好,血統(tǒng)遺傳也好。
“紅加烏,不得輸”和“花砂花砂,十花九粑”
---眼睛的顏色可以反映血統(tǒng)來源和差別(如歐洲人與亞洲人虹膜的顏色就不同);鴿子眼砂色素紅中有黑,意指雜交能出優(yōu)勢,比賽中不會輸?墒茄凵疤s了也不好,“花砂”就形容眼砂色素雜亂無章,多種顏色互相滲透;這樣的鴿子多數(shù)血統(tǒng)太雜,放路也不行。但這個概念只限雜雜交的范圍,形成品系的“花砂”鴿眼,如歐洲有一個品系的眼睛顏色是紅、黃、藍三色的,那是固定了的眼色,不屬于這個意思。
“金穿砂,銀穿砂,只有當代能歸家”
---“金”指雞黃眼,“砂”指桃花眼,真正的桃花眼是紅、白相間;如果全是白色,沒有紅色的,像白銀一樣的稱為銀砂,也有地方叫“瓷砂”。“金”眼配“砂”眼,所出頭代可用,二代如果配合不好,就不能放路了!般y”砂本身眼房水濃度特淡,不容易擇偶,也很難作出合格的鴿眼。
“金配砂,頭代佳,再轉(zhuǎn)黃,代代強”
---這是眼砂配合上的技巧,雞黃配桃花,頭代能出好鴿子,用這已經(jīng)雜合了的雞黃眼子代再配雞黃,下代也會出好鴿子;配砂眼不行。
“老二紅,老二紅,世世代代不受窮”
---老二紅,眼砂紅得發(fā)紫的那種,泛指在山區(qū),眼砂色素深些的好用;平原地區(qū)的用不著這樣要求。
“飛砂,走水”,“砂翻山,水走路,有了光頭才煞霧,炭底走遠路”
---“飛砂,走水”、“砂翻山,水走路”,是講鴿子是否適合山區(qū)放路,要講究眼砂和眼房水的質(zhì)量。前邊已知“光頭”之一的定義是要求眼睛明亮有光澤,是否有光澤感又跟眼中黃水濃度的多少有很大關(guān)系,而色譜中只有紅色和黃色可以透過霧氣;所以,含黃水、有光澤的鴿眼才能破霧飛行。“炭底”指黑色的眼志,黑眼志利于吸收瞳孔旁多余的光線,使眼睛在長時間飛行中不宜疲勞;在山區(qū),黑眼志的鴿子能飛得距離遠些,即使僅僅啄前下方部位有那么點“陰影”,也就是“蕩前角眼志”,亦能起到減少視覺疲勞的作用。
“粗砂雄,細砂母,青水雄,藍水母”
---這是講在進行鴿眼配時,眼砂要粗配細,眼房水要“青”(指黑色)配“藍”,意指互補作育,才能得到優(yōu)質(zhì)的鴿眼。
“看親要看老丈母,種鴿要選眼鼓鼓”
---“看親”指給雄鴿找配偶,要研究配偶雌鴿母親的品質(zhì)。特別是在鴿眼遺傳的走向中,母傳女的影響力很大,看一下配偶母親的眼睛,作為選擇的參考。挑鴿眼時,注意選擇鴿眼球面向外鼓凸的,或像野生鳥類的眼睛樣,眼砂面似有向外凸之趨勢的,這樣的鴿眼視野面會大一些,而且性野、善飛。
民諺中還對作育中出現(xiàn)的“同便”現(xiàn)象做出了“雙雄小的好,雙雌大的好”的確切定義。我們知道偏雄或偏雌往往會有超強的飛行能力,比一般的鴿子獲勝能力更強;這里是告訴我們常規(guī)情況下,一窩出雙雄或雙雌,在個體上,雄選個小的,雌選個大的。而作育實踐中,有時也會育出個體一樣大的,沒有正偏之分;如何準確選擇,那就需要參考上幾代鴿的特質(zhì)認真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