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jīng)讀到這樣一條謎面:辛亥革命后,黎元洪任湖北軍政府都督,某日與眾部下議事,常州人梁適武問及如何處理滿清降將羅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數(shù)十人,黎略一思索,即召文房四寶書以“何水無魚?何山無石?何樹無枝?何子無父?何女無夫?何城無市?”一謎作答。 部下有通佛典者看后心領(lǐng)神會。皆拱手:“都督真菩薩心腸也!”
黎微笑不語。
至梁適武返辦公署欲行收編降兵,其在場幕僚章公行阻之說:“梁公誤矣!”。解謎后梁適武大悟,遂將降將羅金成及其麾下清兵數(shù)十人設(shè)計秘密處決。
筆者遍尋出處,《釋迦凡塵語錄》名曰:勸修經(jīng),南水無魚?無山無石?阿人無父?彌女無夫?陀樹無枝?佛城無市?語咒“南無阿彌陀佛”。意如通佛典者所解,放清兵降將一條生路。
然而幕僚章公行所解卻是如此:
何水無魚? 隱喻“清”字
何山無石? 隱喻“冰”(兵)字
何樹無枝? 隱喻“余”字,余有殘余之義
何子無父? 隱喻“孽”字
何女無夫? 隱喻“處”字
何城無市? 隱喻“死”字
按章公行所言:黎都督不愿于眾部下前斬降兵致惑人心,但他應(yīng)知降將羅金成為人善變無信,所以責(zé)令梁公秘密處決降兵。
雖是小小一謎,但令筆者感慨不已的是,由于不同的解釋理解,又都是如此有理有據(jù),幾十條生命瞬間逃出生天瞬間又灰飛煙滅,黎元洪的謎面正解到底如何可能也已成為一個千古之謎——也正是如此才讓我感到陣陣寒意,黎元洪獲得的是一個仁慈的美名,而殺人的卻是梁適武。黎都督的指令可以有多種解釋,而一旦有朝一日追究起責(zé)任,只有梁擺脫不了干系。
在我們的現(xiàn)實(shí)生活之中,類似的兩難之題也比比皆是,您將如何作解呢?!
說穿了,這是一個權(quán)謀的世界,而權(quán)謀世界得以形成在于對制度體系的摧毀,其根源在于人們內(nèi)心深處的無盡私欲。制度體系的破壞又導(dǎo)致了溝通所倚賴基礎(chǔ)的喪失,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因而,有效溝通真正的最大障礙,還是源自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無盡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