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大部分鴿友飼養(yǎng)的鴿子,幾乎可以說不是詹森是胡本,就是奶酪或者是蓋比的地步?v然底細不是太清楚,也都是賽場上摘金奪銀鴿子的后裔甚至平輩。之所以很多鴿友包括本人裹足不前,一個很大的敗筆就是對種鴿要求不嚴。尤其是引進的所謂世界名血后裔,總是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那些家里征戰(zhàn)十幾年乃至二十年仍然飛成績的看家鴿子 ,反而成了喜新厭舊的犧牲品。 世界上越是有名的鴿子和鴿系,其主人往往都是高標準、嚴要求的典范,他們在留種和選配鴿子上,都是采取留最最好的鴿子育種,而不是像普通鴿友那樣,采用有棗沒棗打三竿的育種理念(誠然,這種辦法有時也能湊效,但想傳承恐怕就不行了)。他們在選配鴿子時,都是事先經過各方面的權衡利弊,然后才小心謹慎的作育鴿子。就連大名鼎鼎的詹森兄弟生前都說過,培育一百羽幼鴿,可能有幾個符合標準,其余都會被列為淘汰之列。 正因為這些人自始至終采取的是高標準,嚴要求的育種理念,才成就了他們的輝煌和名聲。這是我前幾天剛剛淘汰了幾個鴿子有感而發(fā),它們是八名,公棚三百多名,一千多名,荷蘭原環(huán)等。其實對于不喜歡買賣鴿子的鴿友來說,用不上的鴿子似乎統(tǒng)統(tǒng)可以淘汰,畢竟工薪鴿友的鴿舍面積和飼養(yǎng)鴿子數(shù)量都是有限的,騰出地方來反而更有利于鴿子健康成長,比賽也更容易出好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