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來說,養(yǎng)鴿大師也不過是有幾只招牌鴿,然后用這些鴿子繁殖,像詹森那樣賣到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鴿友做種,或遍地開花或某地輝煌。而很多有錢人家里擁有的此類鴿子比大師們甚至還要多很多,每年的繁殖數(shù)量也毫不遜色,為什么就相去甚遠呢?答案就是育種。 沒有任何一位養(yǎng)鴿者不知道種鴿的重要性,所以只要有機會,有的人就會千方百計四處搜刮,以至于出賣人格,不知廉恥,坑蒙拐騙,遠比貪得無厭的舉動還令人作嘔。 世上無難事,只怕不害羞。這樣的人通常家里都有好鴿子,但比賽成績和擁有的好鴿子相比,充其量不過是九牛一毛。而反觀大師,家里招牌鴿不過一二,卻能讓這些鴿子的后代飛遍四面八方,所以說育種才是養(yǎng)鴿一生最難和最值得深入研究的課題。只要把育種的難題攻克大半,就會源源不斷地繁殖出很多的好鴿子。如果不去深入研究育種,僅僅依靠財大氣粗購買超級鴿,那么一輩子也不會有自己培育的鴿系,更不要奢望賣出去的幼鴿像詹森那樣了。 縱觀胡本家族后期的養(yǎng)鴿經(jīng)歷就可以看出,老胡本因為以贏利為主,鴿系也是江河日下。等胡本去世后,小胡本后期大量兜售的胡本幼鴿,根本達不到老胡本在世時的質量,只好全棚處理,金盆洗手了?磥碓俸玫镍澴,離開了培育它的原主人,接手的人必須要有相同的功力才能大差不差,否則就變成“家有萬貫,帶毛的不算”的境地。 當年凡龍說沒有好鴿子,其它都是扯淡,看來也是因為鴿子商業(yè)化而導致江河日下,有感而發(f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