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面寫的拙作《遠程比賽本能飛已經(jīng)過時》,日記的本意是隨著科學養(yǎng)鴿的普及,現(xiàn)在比賽競爭激烈,某場比賽冠亞季爭分奪秒的現(xiàn)象司空見慣。尤其是遇到晴天順風的時候,平原賽線千公里當日歸非常普遍。如果用自然散養(yǎng)的鴿子去參加這樣的比賽,結果可想而知。當然遇到伯馬情況的時候,也許這些自然散養(yǎng)的鴿子能飛好,就不得而知了。 當一件事習以為常的時候,也許得不到的時候反而認為不正常了。就像以前很多打比賽,如果不飛前三,心里就感覺這次比賽失敗了的鴿友。這大概是因為當時比賽時,幾乎每場比賽都是冠軍亦或亞軍前三的緣故吧。 中國人如果說話不注意場合,實話實說有時會招災惹禍,甚至招致致命打擊的事情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文革時期因一句話說錯被槍斃或者判刑的人不在少數(shù)。但外國人實話實說,國人反而贊同,認為是美德,是誠實的表現(xiàn),這大概就是所謂的戴有色眼鏡看待問題的態(tài)度。 因為自己在上司面前是奴才相,所以難免心理不平衡,也希望下屬順從,其情可宥。包括我自己有時也難免有這樣的心理,一看比賽前三名產(chǎn)生了,等鴿子歸巢的欲望驟然大減,甚至有時候立刻離開鴿舍去干其它重要的事。殊不知前面的鴿子是排名的,不是比賽的,反而耽誤了本該得到的榮譽,由此可見米盧的名言“態(tài)度決定一切”是何其有道理。 問題是鴿子沒第一時間歸巢,如果第一時間歸來還要去鴿會驗鴿,我相信此時此刻,絕大多數(shù)鴿友都會先把驗鴿這件事當作最重要的事來做。反過來說,如果參加比賽很久,千公里比賽頭一次飛進前十,說不定你也會興高采烈。 我一七年重新養(yǎng)鴿參賽,一八年飛長沙五名,一九年飛武漢全國六名,換作是一個新人也許會很開心,而對我來說,除了全國六名能滿足一點虛榮心外,根本沒有達到心里的期望值。所以說人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正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心高氣傲不過是井底之蛙的表現(xiàn),和真實的水平不搭界,遲早都要摔跟頭。反而是那些大師級的人物待人謙和,彬彬有禮,深不可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