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長程賽主要是靠鴿子本身的能力歸巢,故而那個時候人們的口頭禪就是長距離靠實力,短距離拼養(yǎng)訓。那個時候比賽飛五百公里到到千公里以上級別時,老一輩養(yǎng)鴿家培育的鴿子,仍然能夠在賽場上摘金奪銀。隨著科學養(yǎng)鴿的普及和深入,外血鴿的速度優(yōu)勢逐漸顯露出來,國血鴿逐漸退出了遠程賽場。近年來濰坊鴿界參加武漢全國賽,總有鴿子當日歸來,這在以往的武漢全國賽中是絕無僅有的成績。而這些鴿子,絕大多數都是外血鴿后裔。 很多事情都是從萌芽狀態(tài)發(fā)展到極限,比如飛機,從原來的離地幾百米到一萬多米,二百多時速到了超音速。如果不是因為飛機材料的限制,甚至超音速都嫌慢了。 科技進步同樣帶動了賽鴿運動的大發(fā)展。原來大家猜測的鴿子怎樣導航歸巢以及沿途怎么飛行,而今一個大白環(huán)讓人一目了然。至于有些鴿友原來忽悠爭議的長程賽是本能飛還是訓練飛,更是人人皆知。 想想人們生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更能感覺到我們的先輩所言極是。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假設說人類經歷了幾十萬年發(fā)展到今天,按照科技發(fā)展的進程來看,我們這一輩子人其實等于多活了先人一萬年不止,本身就是一件很值得慶幸的事。相對于我們的先人來說,真的成了“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了! 賽鴿運動亦然,一百多年來由持鴿報站到我們現在比賽用無限上傳,想想也是一件很開心的事。至于能不能多飛冠軍,全憑每個人去開發(fā)每個人的智力和每只優(yōu)良賽鴿子的潛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