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聽人勸,吃飽飯”。就是說,我們在工作也中也好、生活中也好,多聽聽大家的意見建議會有很多好處。養(yǎng)鴿子也不例外,這是我在今年首場公棚比賽中的深刻感觸。 去年引進了一些種鴿,請資深鴿友看了看,說有些不錯,可以試,有些不好說。有幾羽鴿子血統(tǒng)書很簡單,只標注了品系和上兩代的足環(huán)號,沒有華麗的描述。他看完說,可以作為重點用一下。另有一羽白條雄,各方面條件都還不錯,血統(tǒng)書上看著讓人心動,但體型比較大。這個鴿友說,這羽鴿子做種估計不行。當時我不信邪,朋友說的重點每窩我只送了1羽,偏把那羽雄出的一窩2羽同時都送到了公棚。 他的話,我在今年送天津一公棚的比賽中得到了應(yīng)驗。他說的不錯的那幾羽出的鴿子,3羽決賽500公里全部順利歸巢,1羽還進了有效名次,參賽費基本回來了。那羽白條出的鴿子,結(jié)果大家可能猜到了,前幾關(guān)速度一般,決賽就不見了蹤跡。 我們都知道,不論干什么,經(jīng)驗非常重要。干的時間長了,有了長期經(jīng)驗的積累,行行都能出狀元,養(yǎng)鴿子也是一個道理。我們不能說有些高手有百分之百的有把握能夠鑒定出好鴿,但也是八九不離十。 凡事都有例外,如有些大銘鴿,也有被看走眼的時候,甚至有些險遭屠刀。所謂的鴿無定數(shù),鴿子內(nèi)在的東西永遠讓人捉摸不透。如著名的絲絲號等,這些例外就不在這說了。 總之,虛心聽取鴿友的建議,多向有經(jīng)驗的前輩學(xué)習請教是我們少走彎路、迅速提升自己育種和競翔水平的不二法門。與其摸著石頭過河,不如站在巨人肩上,這樣不就能夠更快速觸摸到成功的階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