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要放鴿家飛的時候,順手捉住一只不到三個月的小鴿子,上手前后左右的摸了一遍,吃的鴿糧不多不少,還可以,掰開嘴,看了一下喉嚨,也比較干凈,感覺沒有異常的時候,無意中手摸脖子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異常。 在脖子靠上的地方,摸到一個小疙瘩,有花生米大小。我第一感覺是可能剛吃的鴿糧有沒有沒咽下去的,于是,手動想幫助它咽下去。幾次嘗試之后沒有效果。于是,我把鴿子放在一個地方,雙手掰開鴿子嘴,往下望,還是沒看見什么。然后再把鴿子的頭向下按著,嘴掰大一點,才發(fā)現(xiàn)在最里面有一個疙瘩。于是順手拿了一只當(dāng)換羽下來的主羽毛,用尖端試探著剝開那個疙瘩。發(fā)現(xiàn)里面是一個緊實的黃的疙瘩。于是慢慢的剝,最后剝下來一塊,比豌豆大一點點,再后面的就不容易下來了,還稍微有點出血,于是停止。 第二天繼續(xù)這個操作,又下來一小塊。一直這樣操作了四五天,今天才算徹底弄干凈了。 期間,鴿子狀態(tài)一直不錯,吃喝正常。這個疙瘩不知道是什么,感覺有可能是毛滴蟲,但是怎么那么大塊,還是非常緊實的那種,非常不容易剝開。 養(yǎng)鴿子真是要多觀察,多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