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鴿子的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一有時間就鉆進鴿棚,鴿棚里的時間過得最快,等鴿子的時間過得最慢。我也不例外,今天沒事看了一會鴿子。也捉住幾只看了看?吹臅r候有一個感覺,就是基本上是每只鴿子它飛過五百公里后,和沒有訓放之前手感不一樣。就是同一只鴿子,飛過路(我說的是五百公里左右)和沒飛過路(連幾十公里的訓放都沒訓過)的各方面都存在差異。 飛過路的鴿子,在骨架、肌肉、眼砂等方面多少會存在差異。我見過有的鴿友一上手鴿子就知道這鴿子有沒有飛過路。 我今天想到的問題是假如。假如肯定沒意思。覺得沒意思的鴿友可以到此止步了。 我今天的問題是,同一只鴿子,飛五百前和后各方面都會發(fā)生變化。那么它在飛五百公里前和后如果出小鴿子,小鴿子會有區(qū)別嗎? 我的意思是比如,鴿子飛五百之前骨架肯定沒有飛完五百公里緊湊硬朗。那么它飛五百之前出的子代骨架跟飛過五百以后出的子代骨架會有什么不同嗎? 有的人喜歡用成績鴿做種,并且多次成績鴿。這樣的種鴿后代發(fā)揮的比較多。如果這樣的鴿子當初不讓它飛,直接進種鴿棚,出的鴿子和飛多次成績后再配對出的子代有區(qū)別嗎? 還比如,有人最自己的鴿子知根知底,所以有的小鴿子作出后直接進種鴿棚做種。這樣的鴿子的子代也有非常輝煌的。那么這樣的種鴿如果當初讓它飛個五百公里,出的子代會不會更好呢? 這里面涉及的遺傳問題是,鴿子遺傳給下一代的基因是先天形成的,還是有一部分是后天經(jīng)過鍛煉得來的。也可以說,鴿子后天經(jīng)過多次反復訓練得到的某一方面的能力,會不會遺傳給子代。 如果說不能,那就沒有發(fā)展,就拿超遠程來說,最開始哪只鴿子一下子能夠從一千多公里遠的地方飛回來,那不都是一代又一代養(yǎng)鴿人慢慢定向培育的結果嗎?如果說鴿子能從很遠的地方自己飛回來靠的全是遺傳,那么兩只沒有飛過路的鴿子配在一起,出的子代也有能從三四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飛回來的。 這樣的問題我只是隨便問問,別當真。我自己沒有答案。不知道在這方面有沒有鴿友有答案呢。這也許就是養(yǎng)鴿子的樂趣吧。養(yǎng)鴿子,其樂無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