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好鴿子,心必須要狠,比如淘汰鴿子,寧可錯殺也不能把精力放在一般鴿子的培養(yǎng)上,否則很難成功。 鴿子好壞,從幼鴿出殼之日起就可以逐漸觀察得到,幼鴿出殼十二天時,可基本上決定了它們第一階段的去留。 胎鴿崩殼時間越短越好,二片蛋殼內(nèi)壁不留下有蛋黃和血污,這種雛鴿發(fā)育完全,生命力強。 出殼3-4天,雛鴿的頭就應(yīng)當(dāng)昂起,并不時伸長頭頸索食;絨毛要金黃柔軟、油亮、清潔?捎梅糯箸R檢查肚臍是否收得小而緊、干結(jié)、光滑。有養(yǎng)鴿高手,幼鴿出殼第二天頭抬不起來會立馬淘汰掉。 5-7天時,俯視雛鴿應(yīng)呈圓球型,就是說,前、后、左、右和厚度相差不大,此時,把雛鴿翻身后應(yīng)能迅速翻回,翻回的速度越快越好,說明雛鴿活動力強。不必擔(dān)心翻身會損傷雛鴿,這樣做反而對雛鴿的食欲,消化有好處。 出殼8-12天,綜合鑒定雛鴿全貌。后腦要飽滿,前額要稍常,嘴角扣緊,眼睛要小,眼皮包而緊呈肉色透紅,龍骨比直,二面肌肉突出,背部厚實。此時用手去觸摸它時,雛鴿的管毛會豎起,并且已會用嘴喙向人進攻。 胎鴿出殼第1天起,應(yīng)對每羽雛鴿都要做詳細筆錄,通過12天時的檢查,凡外觀符合要求的,還要通過“眼底鏡”一道關(guān)。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太重要了,眼睛不過關(guān),非殺不可。 另外,18天到26天,大概是幼鴿下窩隔離這個階段,也可以看出一部分小鴿子的好壞。 下窩之前的兩三天以及下窩之后的兩三天,有些幼鴿是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的,尤其是脫離母體之后,個別幼鴿會出現(xiàn)消瘦的情況,然后任你補充藥物都沒有什么效果,整體出現(xiàn)病態(tài)的模樣,那就需要淘汰掉。這是比較明顯的病態(tài),可以簡單看出來。 22天,拿到幼鴿棚隔離,和所有鴿子放一起撫養(yǎng),三到四天內(nèi)不會自己進食,這樣的小鴿子也應(yīng)該淘汰掉。判斷小鴿子是否能夠獨立進食,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在老鴿子配對籠里或者隔壁放一個小罐子,小罐子裝了食物,老鴿子啄食的時候,小鴿子在學(xué),等到小鴿子隔離后他就會自己吃食了,如果第二天、第三天還不會吃,那這種鴿子就應(yīng)該淘汰掉,不聰明的小鴿子留有何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