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已經(jīng)過去,靜下心來總結(jié)了春秋兩季的比賽,作為重新起棚養(yǎng)鴿的第一年,基本達到了實驗鴿子的目的。經(jīng)過比賽的洗禮后,原本40多只死條的隊伍被我縮減到了22只,僅保留了4只種雄,10只種雌,其余8只都是保姆。(保留下來的種雄除了一羽年輕外,其余3羽分別是7歲、9歲、11歲。種母年齡也都在4-10歲左右)。每次想起來種鴿梯隊整體老齡化的問題只能嘆息了,只能在等1-2年才能正式出征參賽了。縮減后的鴿棚明顯空曠了許多,將近30平方的鴿棚配有12個巢箱,足夠8只雄鴿用了。 種鴿隊伍縮減之后開始制定新的一年計劃,19年工作重心將以留種為主,參賽為輔為原則,盡快找到年輕一代接班的,從而解決鴿舍目前面臨的種鴿整體老齡化問題,為以后的比賽打下夯實的基礎(chǔ)。因為種鴿整體年齡偏大以及我要工作沒有時間養(yǎng)賽鴿等原因,所以19年參賽方向依然以寄養(yǎng)棚和公棚為主,但是參賽羽數(shù)都不會太多,寄養(yǎng)棚以鄭州開源賽鴿俱樂部為主,將參賽一組。公棚暫定河南華遠公棚、河南柏霖公棚、西安威力公棚、平頂山亦成公棚,公棚最終參賽羽數(shù)將根據(jù)出鴿子情況決定。 距離19年配對越來越近了,種鴿整理也已經(jīng)完成,每周末休息的時候會給這些老種鴿補補鈣以及微量元素,喂點蔬菜補補維生素,盡可能的保持它們的活力。畢竟它們還承擔著19年出賽鴿的任務(wù),想想也真的夠為難它們了,每對加起來的年齡都在15歲以上,在堅持一年,爭取明年讓它們退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