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一篇故事: 兩界山曾經(jīng)鎮(zhèn)壓過齊天大圣孫悟空,后來孫悟空成了正果,人們在這兒立一個齊天大圣廟,香火極為旺盛。有一只猴子,偷偷跑到廟里,把齊天大圣的泥塑像搬開,自己坐在上面,接受人們的香火,吃著人們供奉的鮮果。 猴子常常溜出來,把人們虔誠的懺悔和懇切的乞求當(dāng)作笑料,告訴它的同伴們。同伴們說:“你敢長期呆下去嗎?” “怎么不敢!”這只猴子說,“泥塑的齊天大圣怎能比的上我呢?那只不過是一尊塑像,而我才是一只真正的猴子!” “人們常常在山里捕捉我們,可是他們竟心甘情愿向你磕頭,這事真不可理解! “這有什么!”這只冒充的齊天大圣說,“人就有這樣一種特性,只要誰坐在神的寶座上,他們就對誰膜拜,哪管它是不是一只猴子呢!” 追鹿的獵人,是看不見山的;捕魚的魚夫,是看不見水的。眼中只有鹿和魚的人,不能看到真正的山水;眼中只看到偶像的人,永遠(yuǎn)找不到自我真實(shí)的性靈。 鴿界不乏成功人士,也不乏吹捧崇拜艷羨成功人士之徒,對成功的崇尚無可厚非,敬佩也不可怕、學(xué)人所長更是好事,但不分青紅皂白地、迷茫地去全盤接受、認(rèn)為別人放個屁都是香的,那就走偏了。 很多鴿友的成功是有很多前提的,比如自身的悟性能力,比如財力身家,比如賽場的激烈和獎金的多寡,比如天氣賽線的特點(diǎn),等等。如果搞清楚這些前提,再多問問自己和別人相比先天是否有啥可參考的地方、后天有啥可學(xué)習(xí)的地方,就會醍醐灌頂清醒許多。 其實(shí),心里崇拜誰敬佩誰,不必非要變成別人那樣,而是學(xué)習(xí)別人的精神和方法,做更好的自己。 遵從內(nèi)心的召喚,讓每一個日子都看得見歡喜,這才是養(yǎng)鴿最大意義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