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壺薄荷茶,聊鴿度盛夏。 去年底開始看直播軟件聊鴿,年前年后達(dá)到興趣的高潮,花了幾十塊錢沖幣打賞主播,在線拍了兩只鴿子,鴿子到手我就覺得不是我應(yīng)該養(yǎng)的鴿子,默默殺了。然后慢慢覺得和自己小時候趕場看賣打藥的感覺差不多,也是先圍人(拉粉絲賺人氣),然后賣鴿子賣藥。 呵呵,還是那些套路,只不過換了些手法而已,新鮮感和興趣逐漸冷淡。 而今也會玩直播軟件,更多的是聽自己心儀的那幾個主播講講歷史,然后安然入夢。 這幾乎是我養(yǎng)鴿的寫照,總是喜歡接觸一些新鮮事物,也敢于嘗試,知道了真相,也就曉得了改變。 當(dāng)然,不能完全否定這些傳媒的正面教育性,但就像一大筐垃圾里面有少量可回收材料一樣,需要你自己的遴選和鑒別。 如果喊我重新選擇,我寧愿遠(yuǎn)離這些干擾,不懂的事多問問那些自己值得信任的高人。 養(yǎng)鴿子肯定是有高人的。但高人就像大海里的大魚一樣,總是喜歡沉在深處,默默地看著那些小魚小蝦在水面上歡騰。 我有幸加了一個賽鴿高人的微信,他的徒子徒孫都在各大賽場上叱咤風(fēng)云,他也默默奮戰(zhàn)在賽鴿一線,他發(fā)的朋友圈,極少有鴿子的信息,都是修身、修心、修德之類的文章和佛經(jīng)。 記得某位大家曾經(jīng)說過,一個人越是缺什么,就越是想要顯示什么。像我等這些小魚小蝦,總是為小得小獲而歡呼雀躍,總是想表達(dá)對賽鴿的了解和掌握。而真懂的人,他們會理智地選擇內(nèi)斂沉默。 太拿自己當(dāng)根蔥的人,往往善于:裝蒜。 反思到此,懺意頓起,禁不住拿起茶杯猛喝一口。 賽鴿既是彼此人與人之間,鴿與鴿之間的競爭,更是自己對心性意念的打磨提升。 想起青城山道觀上的那句對聯(lián): 事在人為,休言萬般皆是命; 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