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鴿子從蛋就開始淘汰,從出殼就開始淘汰,從出殼一周就開始淘汰,總言之就是很早就開始淘汰,但我要說,這樣很早的淘汰會看走眼。 前二十天,我出了一對幼鴿。星期天我在家,鴿了就出殼了,還不能帶環(huán),第二天我走的時候給父親說,這對鴿子帶特比環(huán)。過了一周,我回家一看,有一只明顯的比較小,本著大的可能強壯點,小的可能弱點,于是我把小的腳上的特比環(huán)取下,帶上了一只普環(huán)。又過了兩周我回家,把兩羽鴿子逮了來看,兩羽鴿子以沒有明顯的區(qū)別了,都長得一樣了。如果當時小的馬上就處理了,可能就錯殺了。 前兩年還有一件事,出了一對幼鴿大小都差不多,當時只剩了一枚特比環(huán),我就任意帶了一羽,最后下籠時,帶特比環(huán)的明顯的比帶普通環(huán)的小很多,看起來就比較弱,由于是特比環(huán),我就沒有淘汰這羽小鴿子,就一直喂了下來。 這羽小雌,在是后的訓放中,每次都歸巢就是沒有好快。在當年的四月中旬,最后一站特比環(huán)鴿決賽放風州(410公里)在放飛后當天下午歸巢獲得99名(取100名)雖然名次不高,但它還是為我贏得一千元的獎金。 在休息了半月之后,開始放700公里洛川,我看到鴿子很小,想的拿去放700公里放掉了就算了,于是交了放700公里。放飛的當天沒有見鴿子歸巢,但第二天早上7:10分有兩羽鴿子同時歸巢,其中一羽就是小雌,得了個10名。看來小不一定就弱,大不一定就強。 今年放洛川,我又把小雌送去參賽,也報著掉了就算了的心態(tài),它還是第二天上午歸巢獲得35名。飛了兩次728公里。 通過這兩件事,說明了一個問題,淘汰鴿子不一定看得準,特別是鴿子很小時更不準。最好是天上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