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體育運動的運動員一般很小就開始了訓練,主要是為以后的比賽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我們養(yǎng)鴿的是不是也應(yīng)借鑒這樣的模式?事實上有的鴿友早就這樣做了。 以前大部分鴿友都是采用幼鴿一般飛有三個月后,開始路訓,或是有比賽前的三個月開始訓練,但在我身邊發(fā)后的兩件事,使我對幼鴿的訓放時間上有了新的認識。 第一件事是鴿友王先生,他的一羽特比環(huán)幼鴿在決賽時從洋縣(500公里山路)歸巢,雖然沒有進獎,但這羽鴿子能當天下午歸巢就是不錯的了。在這個距離上有好多成鴿都會飛失,何況這羽鴿子是一羽很嫩的幼鴿。這羽鴿子的特比環(huán)是前一羽鴿子生病死亡后重新帶的,從洋縣歸來時大概下籠飛了將近兩月的時間。 這羽幼鴿家飛有一周后,主人就把它從2公里開始訓放,一直5公里,10公里,20公里,有空時間就拿出去訓,居然每站它都能歸巢。 另一件事就是周姓的鴿友,他同樣是最早帶的特比環(huán)鴿,中途死亡了,又重新帶在另一羽幼鴿上。他的這羽幼鴿決賽放的是寧強(280公里左右),并且在決賽時還飛得了前名次。這羽幼鴿就更嫩了,下籠飛得有一月多點就上決賽了。每次訓放鴿友都說要放掉,但它每次都回來了。 這羽鴿子也是從2公里,3公里慢慢的開訓,一直訓到100公里,鴿主還是有空就拿出去訓?赡芫褪沁@樣從小就由近到遠的訓放,為它決賽歸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從這兩件事,使我對訓放鴿子的鴿齡有了新的認識,老的經(jīng)驗很重要,但創(chuàng)新的手法我們也要學習,這樣我們才能走在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