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星期天,早晨忙完家務(wù),去陽臺上籠子里把兩只幼鴿捉入小籠,就向鴿市走去。一進入市場,遇到好多鴿友聚在一起。他們看到我籠子的兩只幼鴿,一邊打著招呼,一邊詢問,交公棚?我說是的。他們又說,拿過來大家欣賞一下。 我走了過去,將鴿子籠放在地上。幾個鴿友從籠子里捉出來,輪流上手把握。我跟他們說,這是今年出的最后兩只秋賽幼鴿,下午回去就把雌雄分開。這時有個鴿友說,鴿子喂的不錯,喂的什營養(yǎng)品之類的?我說沒有喂過,除紅土保健砂之外,就是自己配糧,我從來不用什么營養(yǎng)品。 這時有個鴿友說,我看上這只灰白條了。如果公棚獲獎,告訴我一聲,我去拍回來。我說行,只要獲獎,就告訴你。有個鴿友問我,你每年公棚進獎,都是這一路鴿子?我說是的,無論高代低代,代代都有發(fā)揮。他又問我,現(xiàn)在養(yǎng)著多少?我說十一只。他說怪不得鴿子喂得這么好。鴿子少,好管理。我說平時是好管理,出幼鴿時就要操心和忙了。從快下蛋到孵蛋,一直到幼鴿出窩送走,這段時間糞便多,每天鏟糞兩次。要不陽臺上的味太大,家里人會反對的。再就是,籠子里圈養(yǎng)的鴿子,和鴿棚里養(yǎng)不同。鴿棚里的幼鴿空間大,幼鴿活動不受到影響;\子小,沒有活動空間,就連扇動翅膀都不行。所以每到幼鴿二十七、八天的時候,我就將幼鴿捉到樓梯間,扇動翅膀自由活動。幼鴿到了三十三四天的時候,我就攆著幼鴿在樓梯間的窗戶和平臺上,來回飛翔十幾次。這樣的活動,每天兩三次。直到四十天以后,把幼鴿送走,第二批又該進入樓梯間活動了。 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怕鴿子失去了飛翔能力。記得前年,我交公棚的一只幼鴿。從開始3公里訓(xùn)放,下午5、28分歸巢,后面5、10、20、30、50、100都是天快黑時歸來,放到200公里,第二天天黑歸來,300公里沒了音信。決賽上籠又出現(xiàn)了不知道飛了幾天。反正掃描三天沒有。500公里就一去不歸,再也杳無音信了。 之后經(jīng)過我分析,第一、因為鴿子岀的有點早(3月初就交了),交的時候又有點大了(五十多天)。第二、因為沒有活動空間,圈養(yǎng)時間又長,3月份公棚剛開始收鴿子,鴿子收的數(shù)量少。怕丟失,圈的時間長。開棚后也是自由活動,不會攆著飛。久而久之,導(dǎo)致失去了飛翔能力。所以之后我就注意這方面的事情,在籠子里孵化的幼鴿,到二十多天,就會每天兩至三次,拿到樓梯間活動。雖然辛苦點,但為了贏得比賽,我認(rèn)為值得。提醒一下和我類似情況的鴿友,細(xì)節(jié)也決定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