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2016年8月4日 多云 13;58分 轉載一下,師傅多年前的文章!
中國信鴿的小棚戰(zhàn)略(祖輝)
2002-3-19 9:46:00(祖輝)
公元2002年3月3日,對許多人來說都是一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日子,可這一天對于我來說卻是永生難忘的日子,我得到了信鴿人夢寐以求的殊榮——2002年春季創(chuàng)藝賽鴿俱樂部300公里比賽的東區(qū)冠軍和東西區(qū)總冠軍。消息傳來,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二十多年來,我在賽鴿的道路上艱難的跋涉,費盡了半生的心血,品嘗了無數次失敗的苦果,今天,終于捧回了冠軍的獎杯。激動之余,我想了許多,許多……。
養(yǎng)鴿人最常掛在嘴上的,也是說得最多的,就是種、養(yǎng)、訓,但是要理解這三個字卻不那么容易。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眾觀當今鴿界,國人所養(yǎng)的信鴿無不帶有國外諸多強豪的影子,你隨便拜訪某個鴿友都會在他的鴿舍中看到諸如詹森、楊阿騰、凌波爾等著名鴿系,但當你探究來源的時候,卻發(fā)現這些鴿系都是嘴上說的,并沒有實際的出處。我對這些言必稱詹森、楊阿騰的鴿友,見得太多啦。從他們放飛的成績上看,不用過多的解釋,你就會發(fā)現他們的著名鴿系全都是假的。那么,我兩平方米的鴿舍要引進什么樣的賽鴿品種,才能在數也數不清的專業(yè)鴿舍參與的情況下立于不敗之地呢?
我認為,不論你引進什么品種,一定要是真的,不要用那些來路不明的鴿子。國外的著名品系都是經過幾十年的千錘百煉造就出來的精品,只要你拿到的真東西,就必然會有好的結果。曾經,我手里擁有你說得上名來的國外品種,遺憾的是這些鴿子的來路不清楚,只是單純的聽朋友那么一說,就真的以為它是了!恨不得用金豆子去喂它,結果可想而知,名落孫山竟成了家常便飯!
我在一次鴿友的聚會中偶然的認識了一位鴿壇的實力派賽鴿手——愛亞卡普2000年的總亞軍得主戴一丁先生和亞軍的育出者劉桓先生,在他們的小圈子里我見到了有生以來最高級的種鴿,他們的詹森鴿一定是有詹森家親筆簽字的注明血統的詹森鴿。
以此類推,他們所有鴿子的來源非常清晰,無論來自哪個名家,都有實實在在的血統證明。戴先生告訴我:要想達到賽鴿運動的巔峰,就一定要有靠得住的有血統的,且賽績輝煌的種鴿,這是你日后一切一切的基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馬虎不得。我還發(fā)現他們對那些看眼睛,拉翅膀,摸骨架這老三樣竟然那么不以為然。
北方九省市七百公里冠軍季大光先生,曾經跟我說過,這一切比起賽鴿的定向能力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定向能力是看不見的東西,只能通過放飛驗證,最好的方法是擁有真正的品系鴿。事實證明,他們的話是對的,這次我的冠軍鴿就是一羽長脖子長腿、被諸多“行家”不看好的要哪頭沒哪頭的鴿子,但是,它卻擁有第一流血統——胡本家族的青年藝術家的孫代。
幾分耕耘,幾分收獲。當今北京地區(qū)強豪專業(yè)鴿舍如林,他們不但擁有一流的賽鴿,而且擁有國外先進的飼喂技術,周期性的調整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但我認為,我的兩平米的小鴿舍有著特有的優(yōu)勢,棚勢小,羽數就少,這樣我就可以對每一只賽鴿進行細心的照料,使它們個個都處于最佳的競技狀態(tài)。還是由于羽數少,我可以用最好的飼料和最先進的藥品對它們進行調理,結果是不言而寓的,我得到了冠軍!我想說的是,賽鴿運動在中國的發(fā)展趨勢不一定就是專業(yè)鴿舍的天下,業(yè)余養(yǎng)鴿者依然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賽鴿獲得理想的成績。
天道酬勤。大運動量的重復訓放是賽鴿獲得好成績的重要途徑。但是作為每天都要上班的工薪階層怎么能做到這一點呢?我的辦法是只要鴿會或俱樂部的訓放無論遠近都要參加,工休日坐公共汽車一天進行一,兩次30-80公里的訓放,其結果顯而易見,我獲得了冠軍!
一切的輝煌都已成為過去,我會繼續(xù)努力探索小棚養(yǎng)鴿之道,也希望和與我有相同飼養(yǎng)條件的鴿友進行交流,共同促進賽鴿事業(yè)的發(fā)展。
祖輝
于2016年8月4日
。◥弁剑80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