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育雛開家,對養(yǎng)鴿人來說,是一項重要的任務,辛辛苦苦作育的幼鴿,開家后飛失,無不令人痛心,經(jīng)常看到鴿友們在幼鴿飛失后沮喪的心情,實在令人惋惜。 我今年幼鴿開家也丟失和撞傷了7羽特比,也非常懊惱。怎么回事呢?由于受條件所限,不可能1-2批次出齊幼鴿,而是多批次作出,這樣作出的幼鴿大小參差不齊,先出的幼鴿反而不易失,后出的幼鴿卻往往好丟,就是因為已經(jīng)熟悉周邊環(huán)境的大鴿,帶著尚未熟悉舍外環(huán)境的小幼鴿一起飛走,再被其它大鴿群裹挾,鴿子分群后,大鴿子很容易找到家,而小幼鴿有的就回不來了,如果遇上鷹隼或密集的建筑物,極易驚飛撞傷,這應該是迷飛的主要原因。 從自身管理看,我左思右想,感覺還是不細。現(xiàn)在我正試著改變開棚方法,由原來的一起放,改為限放和分批放。就是早上只放早期的大鴿,不放開家不久和剛出棚的小幼鴿;傍晚先放大鴿,待大鴿家飛一段時間后,再放小幼鴿。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把大鴿的家飛和小幼鴿的站棚和熟悉環(huán)境分離開,盡量減少和避免丟鴿的可能性。在每次開棚前先要將小幼鴿一只只的抓住,關進巢箱,再放大鴿,然后關上籠門,早晚兩次,傍晚等大鴿家飛后,給小幼鴿喂些飼料,因為這時沒有大鴿搶食,小幼鴿可以盡量多吃一些,如果大鴿與小幼鴿同食,小幼鴿很難爭到飼料,影響戀巢性。接下來打開籠門,放小幼鴿出棚,由于天色漸暗,大鴿也將落頂,小幼鴿多數(shù)在棚頂走走,也有躍躍欲試的,還有小飛幾圈的,但不會遠飛高飛,而且在外面逗留的時間也有限,當喚大鴿進食時,小幼鴿也會隨大鴿慢慢進棚,一周后的傍晚就可以與大鴿一同放出了,如此風險要小的多,F(xiàn)在,我的最后10羽幼鴿就是這樣操作的,目前看來效果還不錯。 這樣做是麻煩些,但是,棚內(nèi)辛苦些,就可以免去許多在棚外仰天長嘆的擔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