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當?shù)?00公里能歸巢的信鴿,個個是精英”!也許絕大多數(shù)鴿友會對我豎起小拇指,對此,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 大山深處養(yǎng)鴿的難,平原鴿友是體會不到的。我就以一組數(shù)據(jù)來說明,縣城及附近有一家鴿友俱樂部和一家協(xié)會算較大的信鴿組織。兩家2016年的春賽共計售出特比環(huán)1600枚左右,從家飛損失到155公里資格賽結(jié)束,300公里上籠的特比環(huán)賽鴿不足300羽,而能夠完成300公里賽事順利歸巢的賽鴿不足一半,期間的難度可想而知。其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鷹隼猖獗。鷹隼處于食物鏈的頂端,平原地區(qū)一對游隼(鴿虎)控制的家域范圍是20-50平方公里,甚至更大。而狹小的文縣上空,同一天被游隼抱走或擊斃的鴿子有時多達4、5羽,2、3只游隼同時出擊的場景更是司空見慣,當然它們襲擊的多是老弱病殘的鴿子。二是復雜的地理環(huán)境給賽鴿歸巢增加了不小的難度,訓放及比賽方向位于文縣的東北面,由于大山的阻隔,鴿子回歸往往是西南方向,沒有好的定向、聰明的頭腦和堅強的意志難以完成回歸。2016年春賽文縣鴿友社首次使用信鴿跟蹤足環(huán),從信鴿回歸路線和飛行距離來看,山區(qū)的信鴿并不走直線,而是沿著河谷繞行,其中一只戴跟蹤環(huán)的信鴿在歸巢一個半小時之前顯示實際飛行距離為410多公里,可見多數(shù)信鴿回歸距離遠遠超出300公里。 反方向、長距離和兇殘的天敵從1600多羽賽鴿中精選出的100多羽,有誰能說它們不是精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