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00多師傅來電,詢問我有沒有鴿子歸巢,我上網(wǎng)看了看,目前還沒有歸巢鴿,還是昨天的191羽,沒有變化。師傅說:“昨天臺灣發(fā)生了6.3級地震,俄羅斯發(fā)射了導彈,一南一北,影響了鴿子定向和歸巢”。我未置可否。 國人凡事都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假如上述情況直接影響鴿子竟翔,那真是天災人禍,無外乎失去了“天時、地利”,三件缺二,顯然對鴿子的影響是巨大的。有研究認為:地震破壞了磁場,直接影響鴿子定向;發(fā)射導彈和衛(wèi)星使用大功率雷達,會造成大范圍盲區(qū),擾亂鴿子定向功能。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當然不敢妄加評論。 但是,今年春賽難飛,是不爭的事實,大部分的竟翔歸巢率不足50%,有些更低,此其一;其二,鴿子當日不歸,次日歸巢寥寥;其三,歸巢鴿較過去,疲勞程度顯現(xiàn)。 通過這次特比500公里決賽的失利,不論客觀原因如何,我認為從主觀方面加以分析,是很有必要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好自己是十分關鍵的第一步 首先是“種”:對種鴿的分析不細致,使用不夠嚴謹,如種鴿擅飛的距離,飛行的速度,適應天氣能力,遺傳狀況,平輩與子代的歸巢率,未作綜合評估,側重于賽績鴿配賽績鴿,無形中降低了穩(wěn)定性,增加了不確定性,子代能力可想而知。 二是“養(yǎng)”:總體還是“粗放型”,基本上是早晚各一餐,飼料較為單一,沒有就育雛、訓放、竟翔的不同階段的不同要求,合理調整飼料配比;沒有系統(tǒng)的保健計劃,何時整理,何時接種疫苗,家飛訓放調理,賽前賽后調理,如何保健,保健品的用量和次數(shù),沒有明確的規(guī)范,想到那做到那,這樣容易破壞鴿子自身節(jié)律和生物鐘,往往適得其反。 三是“訓”:這方面“盲”點更多,沒有周計劃,月計劃,私訓經(jīng)常“擱淺”,今年春由于雨水的原因,就沒有正常訓放,賽前臨時補救兩次,不起任何作用,在這種情況下,鴿子的狀態(tài)可想而知,表面看鴿子很壯實,實際是鴿子的內(nèi)在機能和智商沒有得到很好的開發(fā),要想飛出成績,談何容易,更別說爭金奪銀了。 分析問題是為了找出原因,總結教訓是為了汲取經(jīng)驗,失敗是成功之母,就讓我們重新起步,繼續(xù)尋夢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