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如今、想過去,真的是天壤之別,現(xiàn)在的人們都如同生活在福窩里,想想小時候的日子,雖然那時候缺吃少穿、但還是有很多值得讓人回味的陳年往事。 出生在“八百里秦川”最西端的一個偏僻小村子,村莊的人們都很勤勞和善良,祖祖輩輩住著破破難爛爛的土坯房,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們家里都會有窯洞,傳統(tǒng)的西北大火炕,給了我兒時最多的溫暖和思念。
溝溝坎坎的梯田地,彎彎曲曲的鄉(xiāng)間路,父輩們走了一輩又一輩,那時的人們,也沒有現(xiàn)代化的農(nóng)機具,每逢耕種收割時、就全靠生產(chǎn)隊飼養(yǎng)的十幾頭老黃牛和少有的幾頭驢,那時的人們確實很辛苦,終日不停的奔波,很少有閑下來的日子,就這樣沒日沒夜的干著,還很難填飽肚皮,記得小時候最喜歡去生產(chǎn)隊的飼養(yǎng)室玩,因為在那里可以享受到養(yǎng)牛大伯偶爾賞給的黃豆吃(驢和馬的飼料中有炒熟的黃豆和豌豆)。
山村的寂靜、就如同與世隔絕一般,幾乎除了斷斷續(xù)續(xù)的幾腔雞鳴和狗叫外,再也聽不到任何的吵鬧聲,大人們都去田里干活了,剩下無人照管的這些孩子們,也只能在院落或村頭去玩耍,那時候的玩耍、只能是捉迷藏、溜土坡等等了,等大人們回家叫吃飯的時候,只有兩只小眼睛在撲騰,難免也會受到父母的責罵和訓斥。
想想小時候真的很淘氣,但也很快樂,記得我是8周歲的時候才去上小學,學校雖然就在家對面,看似也很近、但其實走起來卻很遠,因為面前的這條小河溝,彎彎曲曲形成了好多路,穿著破破爛爛的衣裳,背著母親用很多塊花布拼縫的小書包,也就這么吃力的跟著大孩子們?nèi)ド蠈W。
那時候?qū)W校的條件真的很艱苦,沒有象樣的課桌和板凳,只有用土坯和泥磊起來的土桌凳,回想起來確實讓人很傷心,梅雨季節(jié),穿著滿是補丁、也很破爛的粗布衣和鞋,稀泥糊糊硬往鞋里面鉆,弄得每天起泡的腳鉆心痛,每當上學路上下起雨的時候,也只能用小手掌舉在頭上擋一擋,當走到學校的時候,整個人早已被雨水淋透了。
每逢大冬天,北風刮的呼呼響,整個山坡和田地,被裹上了一層厚厚的銀裝,再加上飄飄撒撒的雪花,一眼望去、美極了,可回到教室的時候,凌烈的寒風透過沒有紙的窗,凍的同學們直發(fā)抖,整個課間、除了朗朗的讀書聲外,就是孩子們情不自禁的跺腳聲。
上學念書讓我最頭痛的事情有兩件,不是怕下雨,也不是怕寒冷,偏偏是開學時交不起的書學費,這是我最頭痛的一件事,雖然只有區(qū)區(qū)一元五角錢,但對于我們家而言,那真是一筆不小的開資了,因為兄弟姐妹們好幾個、又同時都在上著學,二怕寫字沒有筆和本,一只鉛筆用到握不住的時候,就用兩個手指尖掐著寫,難!寫字用的筆記本就更難了,深知沒有寫字本的痛苦,就認真的寫好每一個字,盡量不去遭蹋每一張紙,記得沒有寫字本的時候,就去找些裝水泥的那個包裝袋,自己動手裁制成寫字本,那時農(nóng)村人都稱其為“牛皮紙”,就那也不是隨便都能找得到。
一個人的童年,總會給我們留下抹不去的回憶和難忘,過分的貧窮和困難,勢必會摧殘一個人的夢想和目標,記得那一年的寒假,卻成了我離開學校的一個無期長假,雖然今生只在小學里呆了三年半,但年年被評為班組長等“職務”,離開了學校的那些日子,我很想念我的老師和同學們,白天隔著那條似近非遠的小河溝,也似乎能聽到同學們朗朗的讀書聲,夜晚偶爾也會夢到和他們在一起學習和玩耍。呵呵、想必那就是我兒時的命!
現(xiàn)在人們的生活好多了,村民們都已過上了好日子,漂亮的房子一排排,鄉(xiāng)村水泥道路硬化也已達到百分百,家用電器幾乎和城里無兩樣,小車摩托整天路上跑的嗖嗖嗖,種地也全用上了機械化,過去收割小麥一月多,現(xiàn)在也就一兩天的事。
想想過去的痛苦,再看看如今的變化,真會讓人很難忘,每當端茶小坐鴿舍旁,總會有一種很享受的感覺,仰頭望鴿、像似一條銀龍在飛舞,更像是一條悠美的音符在跳動,小小鴿子、雖然沒有孔雀般的美,但卻令我如此的癡迷和喜愛,想必、每個人無論年齡的大與小,心中總會有個飛翔的夢。
真誠的交流與互動,只會讓我們鴿人活的更快樂,更開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