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到中信網(wǎng)得知慕利門父女摘得圣維仙國際冠軍后,順便翻到留言錄,看到很多飼養(yǎng)慕利門鴿子的國人興高采烈,心里感慨萬千,此慕非彼慕。慕利門用來奪冠的灰雄鴿,按圖索驥從各方面看,都像是只遠(yuǎn)程鴿,特別是眼睛里飛出來的賽橫,在眼砂上只不過是一道淺線,由此可以推斷此鴿的眼砂肯定是厚砂,和他原來飼養(yǎng)的鴿子羽色雖然相同,但恐怕不是鴿友手里的老慕利門鴿子了。我雖然沒有慕利門系鴿子,但對他還是心存好感的。當(dāng)初他對國人說他家的火鳳凰是過橋鴿,意思是說棚里有一兩個即可,不要大量繁殖這樣的鴿子。只可惜國人自做聰明,把他的忠告當(dāng)耳旁風(fēng),所以很多人都在這方面吃了虧。 自從國人把賽鴿運動定格在三五百公里后,洋人為了大賺外快,也把原來不屑一顧的短途鴿視為珍寶,同時也竭力培育短途鴿占領(lǐng)市場,來迎合和滿足國人的需要。其實他們大多心知肚明,真正的好鴿子是長途鴿,短途鴿不過是割草摟兔子---一舉兩得。為什么這樣說呢?隨著短途賽的普及,很多強(qiáng)豪大戶一敗涂地,投入的大量資金為什么不太靈驗?這是因為短途鴿雖然有一定含金量,但主要是在養(yǎng)訓(xùn)上,遠(yuǎn)遠(yuǎn)沒有長途鴿的含金量高,而長途快速鴿才是定向好、品質(zhì)高的鴿子。 所以說大戶花天價購買的所謂的那些含金量高的世界名鴿包括后代鴿,一有閃失便丑態(tài)百出、化為烏有。我知道有的大戶送公棚一送上百羽、五六十羽,到?jīng)Q賽平平淡淡。就是鴿會比賽飛的風(fēng)光,你沒算算投入多少,回報多少,飛幾十個冠軍才保本。我沒有絲毫譏笑的意思,反而感覺很多大戶鴿友是值得尊重的。有時沒有他們的帶動和出資贊助比賽(如江蘇省的“百世恒”超遠(yuǎn)程比賽),鴿會的很多活動是不好開展的。假設(shè)大戶所投入的資金購買的是歐洲的長途鴿系,我想世界上真正好鴿子,大概多半都會流入到中國,這才算是真正沒有花冤枉錢,這件事我一直感覺非常遺憾。 但洋人也很精明,假設(shè)中國的大款這樣做,我想鴿子的價格肯定會越來越貴。要知道培育短途鴿半年左右就可以繁殖很多,只要種雄在,很短時間就能繁殖一批。和短途鴿相比較,培育長途鴿不但周期長且費時費力,再快也要一年以上,如果種雄被國人買走的的話,洋人恐怕就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nèi)培育出能接班的優(yōu)秀鴿子來。雖然中國有句話叫姜是老的辣,我感覺洋人對這句話理解得比國人好像還要透徹。這幾年很多鴿友已經(jīng)感覺到養(yǎng)短途鴿的無奈,每年生很多鴿子,到頭來鴿棚里所剩無幾,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短途鴿就是這么個玩意。 至于那些在賭博賽上為主人贏得大獎的鴿子雖然價格昂貴,也不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試想:如果鴿友們把送公棚或鴿子賭博的錢,和上海市鴿會那樣,用于俱樂部或鴿會比賽,真不知道一年下來,會產(chǎn)生多少個萬元戶幾十萬元戶。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吃外行。這是個永遠(yuǎn)不好解決的問題,但愿大家對賽鴿運動從理性上來認(rèn)識他,指導(dǎo)自己的養(yǎng)鴿愛好,盡量不要玩物喪志,鴿欲熏心,一葉障木,不見泰山。最后祝大家工作順利、身體健康,家庭和睦,萬事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