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飼料投放
在平時飼料的投放上,要根據(jù)幼鴿的生長發(fā)育所需加以安排,最好還是以每天早晚各喂一次為好,出于實戰(zhàn)考慮,首先應鍛煉幼鴿能吃粗料的習慣,這樣可使幼鴿在較短時間內(nèi)吃得快、吃得飽,為幼鴿適應賽籠中的快速進食做準備。有的鴿友采取先投喂40%的玉米,待幼鴿一哄而上搶食干凈后,再投放近60%的細雜糧,吃剩的飼料堅決清除。這樣哨聲一響,群鴿受條件反射影響爭搶踴躍,不但鍛煉了幼鴿吃粗糧的進食速度,同時也充分考慮了幼鴿營養(yǎng)均衡,保證了幼鴿的良好體質(zhì)。
如果是成年鴿和幼鴿在鴿籠中混養(yǎng),還要增加飼料投放的次數(shù)。養(yǎng)鴿家謝炳曾經(jīng)說過,幼鴿最好一天喂三到四次,因為每次在加料的時候,大鴿子馬上會搶吃,等它吃過后,小鴿子才能吃到。所以,這種情況需要考慮進去。此外在飼料中可適當多放一點保健砂,以便滿足幼鴿在成長發(fā)育中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保健砂要換用不同品牌的產(chǎn)品,因為各家廠商都有自己的配比,礦物質(zhì)成分有差別,用不同的品牌會使微量元素平衡一點,這樣對幼鴿是有好處的。
總之,幼鴿的喂養(yǎng)既要從營養(yǎng)的全面性考慮,又要從培養(yǎng)“食性”等角度著手,使它增強體質(zhì),能夠適應高速飛行。
2、上房訓練
首先應從培養(yǎng)幼鴿降落自家棚頂?shù)牧晳T做起。這是一項基本功訓練,一定要重視,否則會影響其它的訓練效果,甚至比賽的成績。最好是讓幼鴿最初就養(yǎng)成自然起飛降落的習慣,幼鴿上房一周后就要自己試飛,試飛的幼鴿一般不盲目跟隨鴿群飛翔(受到驚嚇的除外),往往憑借自身能力做短時間環(huán)繞鴿舍飛行,自然起飛的幼鴿很少有棲落其他地方的毛病,經(jīng)過這樣幾次起飛降落的訓練以后,幼鴿就會把自家棚頂當做它唯一的降落點。這個習慣一旦養(yǎng)成,日后基本上不會改變。
有些鴿友訓鴿心切,對上房沒幾天的幼鴿,采取驚嚇的手段增加家飛強度,導致驚飛的幼鴿飛落至附近的建筑物上,反復幾次以后,幼鴿便會養(yǎng)成亂停亂落的壞習慣,這是幼鴿上房訓練的大忌!這里有一個竅門:在幼鴿家飛初期,可以采取傍晚時訓放,這時同棚的成鴿都不習慣停棲他處,而是繞舍疾速飛翔,幼鴿此時飛出會受其影響,致使它跟隨鴿群降落自家棚頂,總之要根據(jù)比賽的特點,培養(yǎng)它以最快的速度進籠,一秒鐘都不要耽擱。幼鴿的好習慣養(yǎng)成了,無論對眼前的訓練還是日后的比賽,都會收益無窮。
3、家飛訓練
1)正常家飛兩周左右的幼鴿,最好實施一次一公里或兩公里的近距離訓放,從小就開發(fā)鍛煉它的定向能力,練就它的飛翔膽識。對上房飛翔不久的幼鴿來說一二公里已不算短,它們往往要用一二個小時才能夠返回。通過這一距離的訓放,促使幼鴿養(yǎng)成為歸巢而飛翔的習慣,這項訓練是必不可少的。
2)對家飛接近兩個月的幼鴿,應堅持每周進行一次30至50公里的訓放,要大膽實施單只訓放。這種距離一般不會飛失,而單只放飛就是要增加幼鴿的閱歷,提高幼鴿對野外環(huán)境的認識,鍛煉它獨立歸巢的能力。同時,也是為下一步遠距離強化訓練打基礎(chǔ)。經(jīng)常進行三五十公里訓放的幼鴿,家飛時間明顯延長,鴿隊一飛離棚頂便不見了蹤影,往往一個多小時后才會飛回,這樣幼鴿的飛翔能力會得到明顯增強。
3)從賽前一個月開始,就應著手進行幼鴿的強化訓練。所謂強化訓練就是每周至少要搞兩次百公里訓放。具體實施辦法是,前兩次的百公里訓放是群放,這樣不但減輕了幼鴿的心理壓力,而且相應減少了初次飛翔百公里的飛失率。在經(jīng)過兩次群放后,必須進行單只訓放,不要擔心飛失,飛丟的是應該被淘汰的。隨著訓放次數(shù)的增多,幼鴿歸巢速度會一次比一次快。通過強化訓練后的幼鴿,無論從體質(zhì)、神態(tài)、眼砂等方面都會有變化,其表現(xiàn)為野性大、機警度高、飛翔欲望更強。此外,沙塵天、陰雨天、薄霧天也有必要訓放,但距離最好不要超過50公里,這樣幼鴿會適應惡劣的氣候,這是實戰(zhàn)的需要。尤其是遠程比賽,天氣變化難以預料,所以幼鴿應該適應多樣化的天氣條件。
4、賽籠適應
因為缺少實際的鍛煉,幼鴿在首次參加比賽時,有可能出現(xiàn)種種不適應的情況,包括環(huán)境改變的應激反應。低強度的自然應激反應,大多數(shù)信鴿都可以適應,但過度應激反應會對信鴿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為了在減少集鴿、運鴿過程中的應激反應,可以在比賽前對幼鴿進行適當?shù)幕\中適應性訓練。具體做法是,將幼鴿裝到與賽鴿車結(jié)構(gòu)相似的鴿籠中,投放飼料和清水,使其逐漸適應在狹小的鴿籠中的生存。這樣以后進入賽鴿車上路,可以較快適應籠中的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競翔的成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