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豪鴿速達藥品系列 臺灣進口代理
南村實業(yè)公司
經理 林恩湧 獸醫(yī)師 陳志專 提供
鴿子腺病毒的感染
腺病毒的感染可引起鴿子呼吸道、肝臟及消化道方面疾病。在國外有報告確實指出幼鴿因感染腺病毒而造成嚴重下痢及死亡。在臺灣亦有鴿子感染此病毒而引起急性傳染病,腸炎及下痢,賽鴿急性素嗉炎。臺灣每年的2-7月是其流行率,對賽鴿帶來很大的影響及損失。目前此病毒對鴿子的致病機轉尚未研究清楚。但據王金和(1996)的調查指出發(fā)現腺病毒血清學在臺灣鴿舍的陽性率為63%。鳥類的腺病毒至少有12個血清型,但目前在病鴿身上分離到的只有第八型腺病毒,鴿子腺病毒感染不只有下痢的病型有時候也會出現鴿子包涵體性肝炎或鴿子支氣管炎的病型. 腺病毒感染病(Adenovirus)是世界流行的一種範圍極廣泛的潛在病原體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實驗將病鴿與健康鴿放在一起,甚至將嘔出胃液注入健康鴿嗉囔,卻也不一定發(fā)病,只有將病原體注入體內才導致發(fā)病。而我們在實驗中又確實接觸、集鴿後群體發(fā)病現象,對此科學解釋觀點是腺病毒必須在其他致病因數誘導下産生致病作用。鴿腺病毒感染卻又基本上與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複合感染下發(fā)病産生癥狀,所以不能排除大腸桿菌作爲誘導致病因數角色存在的可能性。
(一) 傳染途徑
腺病毒平時呈隱性或又稱不顯性感染,它存在於鴿眼、上消化道及呼吸道內,從健康鴿腸道內也?蓹z出非病源性腺病毒存在。在現實中鴿與鴿接觸及飲用被污染水源、飼料和用具、病鴿嘔出物,接觸異種帶毒禽類也可染發(fā)病。經統(tǒng)計學分析出巢盆、巢箱、地面、集鴿籠塑膠糞便污染傳播作用最強,最快,最明顯。病鴿感染腺病毒其糞便中所含的病毒量高,病毒可介由空氣中糞便污染的灰塵來傳染至其他同鴿舍的健康的鴿子,此外,病鴿呼吸道的分泌物,病鴿嘔吐的飼料有病毒的污染也是一種不可忽略的傳播方法。賽鴿在訓練期間或是送至放鴿地在擁擠的鴿車內,如果有病原的存在是最易互相傳染。鴿子受過度的操練或是鴿子的免疫力不好此時最易感染病原的。
(二) 鑑別診斷
與其他的病原做比較,病毒的感染一般病情會比較複雜且疾病的發(fā)生較少是由單一種病原所引起,腺病毒本身較少或不會引起發(fā)病,通常與其他的病原共同感染而造成病情的惡化。鴿子本身扺抗力下降或受到緊迫時此時會增加病情的嚴重性,事實上,鴿子的自身免疫系統(tǒng)是不忽略的,大部份的疾病的感染都與鴿子本身的扺抗力有關。典型腺病毒的感染主要發(fā)生在幼鴿,年齡都未滿一歲。病鴿呈現食欲不振、精神委縮、嘔吐、頑固性水樣下痢便,且下痢的病情可持續(xù)很長的時間,多數的抗生素的治療一直無效。
(三) 臨床癥狀及致病機轉
腺病毒感染在臨床癥上並沒有典型或是具有特徵性的病變。在幼鴿方面。會出現食欲不振、嗉嗉擴大呈軟樣、脫水、體溫上升、嘔吐及下痢,尿酸鹽呈淡黃色,病鴿感染後3-4天的死亡率最高,扺抗力較好的鴿子能進食,但其消化速度很慢,吐出之飼料或糞便皆含病毒,潛汰期約3-5天,但也有維持2-4週以上的病鴿只出現下痢的現象。
腺病毒感染是全身感染疾病,全身癥狀不明顯,主要表現爲嗉囔炎,但嗉囔卻完全正常,沒有任何病理改變,而表現上消化道蠕動遲緩,下消化道蠕動增強,消化腔消化液生化異常。近年研究認爲:由於腺病毒侵犯嗉囔及腺胃腺體組織細胞,致腺體消化液分泌功能抑制,阻止氫離子合成胃酸,胃酸爲(HCl) , H離子不能與Cl離子結合而導致嗉囔消化液酸度下降,pH值升高使整個消化道酸鹼度改變。PH 7爲中性,PH 爲14鹼性,正常時嗉囔腺胃呈酸性,十二指腸以下爲鹼性。存在於腺胃的消化學感受體缺乏胃酸的刺激,失支誘導時相而蠕動頻率減少呈迷走神經興奮狀態(tài),胃液中H 離子進一步下降,消化液殘留於消化道,致使體內鉀、鈉、氯失缺、體液平衡失調,電解質平衡失調。十二指腸眶部的腸化學感受器在鹼性刺激下,卻蠕動增進而産生頻繁排便,鹼性腸液返流刺激腺胃導致嘔吐。蠕動增強將腸腔內水份來不及吸收已排出體外,使腸道消化液大量排出喪失,腸粘膜表層脫落形成粘液便。這種條件下卻爲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繁殖創(chuàng)造優(yōu)越環(huán)境,大肆繁殖使腸道菌群平衡失調。又由於鴿子沒有膽囊膽汁由肝臟直接排入十二指腸,腸蠕動增強使膽汁重吸減少,在鹼性條件下腸酵母菌,乳酸菌,腸球菌等繁殖受到抑制,對膽汁酵解功能減弱。膽汁與胰液混合後,膽酸啟動胰蛋白酶、脂肪酶,分泌量的增加食糜的減少,産生如同饑餓原理相同的現象,腸粘膜脫落直接與糞便、膽汁混合後排出,形成濃濃伴粘液的深綠便。
下痢是幼鴿最常見的疾病之一,且鴿子下痢的原因眾多又複雜。病毒性、細菌性、生理性、黴菌性等皆可造成鴿子的下痢。鴿子真正水樣下痢與多尿在臨床上是不一樣的,鴿友們有時候會混淆。正常鴿子的糞便主要由尿酸鹽、尿液及尿渣三種組成,糞便上會沾上一些鴿子的羽毛。鴿子的腎主要是調控水份及維持體液及離子的平衡 故一旦腎受到破壞而造成體內水份無法調控,排出大量水分增加造成糞便中多尿的現象。巴拉米哥的感染、飼料成份不平均、水中所含的鹽份高、緊迫因子及肝病也是造成多尿的現象。茲整理下痢的因素如下:
1. 體內寄生蟲— 在腸管管腔主要是吸收養(yǎng)份故寄生蟲的感染也會造成下
痢但其糞便會變的比較粘糊,是一種粘液性下痢。
2. 細菌性的感染—也可造成下痢,典型的沙門氏菌的感染常會看到綠色水
樣下痢便,此綠色的產生是因為肝受到破壞而造成膽綠素的形成。沙門氏菌的感染病鴿除了下痢之外,也有體重下降、關節(jié)腫的病例,一般幼鴿感染沙門氏菌的死亡率很高。
3. 腺病毒— 造成病鴿下痢的原因主要是病毒破壞腸管上皮細胞,液體、
份、蛋白質等流到腸管腔內,腸內的細菌可借此機會大量增殖,通常以大腸桿菌( E. coli )為主,。大腸桿菌在正常健康的鴿子的腸道是常在菌,腸道內的菌約有90%是大腸悍菌,它可以是伺機性病原,通常與其他的病原共同感染而造成病情更加嚴重。臨床上有下痢的病鴿通?煞蛛x到大腸悍菌,但它可能不是主要造成下痢的主要病原。
4. 生理性— 所引起的下痢最常見的是母鴿在產蛋期間出現類似的下痢,此
種現象並非是病原所造成,希望鴿友們不要當作病原的感染的方法來治療。此外,鴿子只吃小粒的穀物或飲水量過多,水中的鹽份高鴿子會不斷地飲水,環(huán)境變化太大或受到緊迫常會發(fā)生生理性的下痢的現象。
5. 鴿子感染六鞭毛—病鴿會出現水樣泡沫下痢,脫水,瘦弱。本病多發(fā)生
在濕暖之季節(jié),飼養(yǎng)的衛(wèi)生管理不良,病原的蟲卵由糞便排出。它可寄生在鴿子腸道內,六鞭毛蟲可從病鴿的肌胃及腺胃至肛門。感染途徑是鴿子攝食有污染之飼料、水或糞便中六鞭蟲蟲卵。幼鴿的發(fā)病率較高。
6. 鴿子泡疹病毒—的感染也可造成病鴿的下痢,此病毒常與其他毛滴蟲共
同感染大腸悍菌 幼鴿如果感染大腸悍菌出現食欲不好、消瘦及嘔吐糞便呈軟化。此細菌通常是二次性的感染而增加病情的嚴重性。
里奧病毒(Reovirus),輪狀病毒(Rotavirus) 及冠狀病毒(Coronavirus)都會造成鴿子的下痢,病鴿體重下降及消瘦,在國外由下痢的病鴿有分離 出里奧病毒及輪狀病毒。
(四) 診斷
本病的診斷並沒有持徵性的病變或臨床癥狀,且本病的真正發(fā)病原因目前並不清楚。通常必須依靠實驗室的鑑定才能得正確的診斷,單以本身的飼養(yǎng)經驗有時候並不一定正確。鴿子下痢原因很多必須做區(qū)別。鴿友們如果發(fā)現有大批的鴿子持續(xù)性下痢且飛行不耐,在其間所使用的抗生素或磺胺藥一直治療不好或沒有明顯的改善,這時可初步懷疑是腺病毒的感染。病鴿經解剖才知道是腺病毒的感染,在病理學的病變可在肝細胞內發(fā)現嗜酸性核包涵體,腸腔可看到黃色纖維滲出液積,腸細胞或腎細胞可看到核內包涵體。腺病毒感染的確診,可從上消化道、上呼吸道、糞便及病變肝臟、胰腺、腎、咽部取得標本,採用鴿腎或肝細胞培養(yǎng)獲得,而鴿胚培養(yǎng)卻難以獲得成功,進行病毒分離培養(yǎng)14天,也可用血清學檢測確診.
(五) 預防及治療
1. 維持整個鴿舍的清潔及鴿子的健康,降低受感染的機率。腺病毒本身對 環(huán)境的扺抗力強不太易消滅,故所有鴿舍、環(huán)境及運輸工具等確實作好消毒工作。
2. 目前沒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唯一使用疫苗才能達到預防腺病毒的感染。
幼鴿―四週齡時施打一劑Adeno / PMV 混合死毒疫苗,隔三週後再追加一劑,即可有效預防感染,保護期長達一年。
種鴿―每年追加一劑即可。
此外: 也有使用檸檬酸加水稀釋,一週三次,可達到預防效果。
3. 病鴿隔離,並加強鴿舍的消毒工作。自然界腺病毒的抵抗力較強,它能抗酸而通過腺胃不被殺滅仍保持活性。在4℃度可存活70天,50℃10-20分鐘,在56℃ 2.5-5分鐘死亡,因而定期清掃鴿舍後濕性消毒對預防多種傳染病有積極作用。
感染恢復後的鴿子在以後賽季的表現會比較差。鴿友們有時候會去尋找特效藥來治療下痢的病鴿,其實這並不是一種正確的方法,我們知道造成鴿子下痢的原因很多,所以必須尋出正確的原因對癥治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因病鴿不斷下痢造成體內的水份、電解質(鈉離子及鈣離子等)大量的喪失,此時可不必急著用藥來治療,應以恢復病鴿的體力為優(yōu)先
1. 考量。所以鴿友們可採取支持療法,所謂支持療法是補充大量水份及電解質或礦物質,維生素A或維生素B等,及充份的休息來幫助病鴿早日恢復及提高病鴿之耐過感染。減輕消化道負擔--禁食:減少消化液流失,增加重吸收,在嚴密觀察下適當禁食有益無害,先將嗉囔內留存食物消化排空,供食-消化-進食,禁食時僅供水、電解質、維他礦物質粉等。
2. 整腸劑的使用:在使用腸道抗菌藥物的同時,務必注意腸道菌群平衡重建,同時補充使用1號安腸寧(早晚各一次) 連續(xù)3-5日酵或是母菌,乳酸菌,腸球菌等
3. 腸道收斂的應用:保護、修復、健全消化道粘膜屏障作用,幫助腸粘膜內皮細胞再生、修復、消化吸收功能重建,促病體早日復原康復。
4. 定期驅蟲:蛔蟲、毛線蟲、 絛蟲等腸道寄生蟲及毛滴蟲,在鹼性環(huán)境下,會與腺病毒聯(lián)合作爲致病因數共同向鴿進攻,因而按期驅蟲也是不可忽視的。
5. 避免應激再感染:有的病毒可加強腺病毒致病性,應激訓賽免疫力降低時容易再感染其他病毒,因而發(fā)病期要停止集訓,以免交叉感染,增加發(fā)病率與死亡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