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鳥是由上海養(yǎng)鴿先輩李梅齡博士于20世紀30年代從德國引進10羽比利時名鴿和德國軍鴿,經(jīng)精心培育而成。李鳥曾是20世紀30年代蜚聲上海鴿壇的一代天驕,在當今許多冠軍鴿的血管里還流淌著它的“一滴血”。
基礎(chǔ)鴿系
1930年初,李梅齡博士委托德國親友引進外國名鴿10羽,為中國信鴿騰飛所用。據(jù)有關(guān)信息、史料介紹,這批種鴿共1O羽,價格令人咋舌.每對種鴿977銀圓,另加上運費、保險費每對150銀圓,總計5635銀圓,這在當時可以開一家相當規(guī)模的商店。這些種鴿有比利時的“密勒系”、“麻爾系”、“偉奇系”、“克倫巴系”、“固耐系”、“威克特系”,還含有德國軍用鴿血系;其中9羽是雨點鴿,深雨點、中雨點、淡雨點都有,1羽是絳鴿;它們中大多數(shù)是曾在當?shù)?000公里比賽中獲得1、2、3名的直子,有1羽曾榮獲歐洲冠軍。李梅齡博士轉(zhuǎn)讓3羽“密勒系”給黃鐘外,其中7羽作為種鴿,培育出有自己特色的優(yōu)良信鴿,形成了中國一代名系“李梅齡系”,亦稱“李鳥”。

李梅齡大師和夫人合影照片
品系特征
1.體型
型體中等,體重雄性400~450克,雌性略。绨蜷,魁梧,前胸發(fā)達,側(cè)看是直角三角形,以上往下看呈等腰三角形。這是“李鳥”的一個最鮮明,耀眼的標志。
2.羽色
極大多數(shù)是中雨點和深雨點,也出過灰,F(xiàn)在許多鴿友把深雨點有絳毛作為“李鳥”的惟一特征,這是不全面的。深雨點有絳毛只是其中一部分,而且是小部分。這是李梅齡把鴿子移交給長子李天折一反他父親用近親配的傳統(tǒng)育種方法,雜進一羽墨雨點和一羽紅絳,從而形成今天這種墨雨點絳毛紅羽色的,可以說是一種“改良型”,但大部分還是中雨點。在深雨點和中雨點中,都有相當數(shù)量的花頭,白條,眼角眉梢有一條白毛,人稱“白眉毛”。背部有一塊白毛,呈雞心狀,有人稱“斷腰”,也有人稱“白雞心”。這種花頭白條雨點,李梅齡自稱“花鳥”。原種鴿的德國軍用鴿是花頭,白條雨點,出過一羽"3133",無論是本身或它的子代都放出過不少好成績,所以李梅齡對這路鴿子出得很多,成為李鳥的一個代表性特征。
雨點的點子藍墨分明,排列整齊。
淺雨點只有極少幾羽,那是因為在10羽原種鴿中,有2羽阿亨約細夫.密樂系是淡雨點,后來轉(zhuǎn)讓給黃鐘。李梅齡在轉(zhuǎn)讓給黃鐘之前,自己出過一對幼鴿。后來在黃鐘放出成績時,兩人也交換過品系,所以“李鳥”中有淡雨點,但只是極少數(shù)。

3.羽質(zhì)
羽毛薄,緊貼全身,捉過鴿子以后雙手粘滿粉塵。
主翼羽質(zhì)地堅固,在棚里打架時,不會折斷,覆羽可以蓋沒腰部。
尾羽束成一根到一根半,尾羽不長,比主翼羽長1-1.5厘米,站著離地也只有1-2厘米。
4.頭部
頭行中等,有一部分略大。頭頂較平坦,但不屬于方頭型,沒有棱角。胸部豐滿,前腦前沖,后腦發(fā)達。固耐系鴿出的后代頭面長,后腦橢圓形,長相漂亮。
5.眼睛
“李鳥”的眼睛明亮,眼球偏大,成鴿的眼臉包的很緊,大年齡鴿眼睛的前上方稍為突出。
6.虹膜
即眼砂,多數(shù)是雞黃,其中尤以深雞黃(枯雞黃)為最,砂面外層較厚。淡雞黃是極少數(shù),也有桃花,后期還出過“火油眼”,那是個別幾羽,屬于退化現(xiàn)象。
瞳孔收縮時又快又小,瞳孔的前下方有黑色投影,凡飛出成績的鴿子,一般都有這種特征。
7.鼻形
“李鳥”的鼻瘤有大杏仁形,小杏仁項之分,也有大三角形,小三角形和大“V”字形,小“V”字形,但杏仁形為多數(shù),“V”字型形屬黃鐘系的特征。5-6年的成鴿,鼻瘤微卷,但不“開花”翻大。
8.骨骼和肌肉
“李鳥”的筋骨硬朗,后期退化,硬度減弱。胸骨前部分呈圓弧形,后部分平坦。趾骨緊閉,蛋檔在1指半到2指之間。
9.腳
“李鳥”的腳和嘴和其它鴿子一樣,都是相關(guān)地同步在長。高腳必然是長頸,長嘴,矮腳必然是短頸,短嘴。李梅齡竭力淘汰高腳,長嘴鴿,因此,矮腳,短嘴成了"李鳥"的又一特征。

品系特性
1.機警
“李鳥”的性格機警,聰明,反映靈敏,一開鴿棚門就發(fā)出“咕咕”的驚叫聲,尤其是雌鴿。你想抓到它很不容易,抓到手還在掙扎,一不小心就會給它掙脫。國內(nèi)的鴿友都喜歡機警的鴿子,甚至要它長有一副“兇相”。這同目前國外的一些養(yǎng)鴿家的見解不大相同,他們喜歡鴿子老實,溫和,任你捉拿,捉在手里也不“咕咕”的叫,而把一些機警的各鴿子貶之為“神經(jīng)質(zhì)”,當然是不受歡迎的。見仁見智,各有所好。
2.戀巢欲望強
“李鳥”的“認棚性”特別好.在幼鴿期較容易開家,大多數(shù)幼鴿開家時不游棚,這同國內(nèi)飼養(yǎng)的西翁系有明顯不同。成鴿期反映在比賽時歸巢性好,有時遇上惡劣氣候,一時飛不到家,在野外過上幾天幾夜還會找到老家。人們在長期的養(yǎng)鴿子實踐中,得出一條共同的體會:“李鳥拖得起,能吃苦耐勞”,反映了“李鳥”特別的優(yōu)秀的歸巢性能。如果一羽在自己棚里開家的“李鳥”,轉(zhuǎn)讓給他人,這羽鴿子總是在想著老家,有的關(guān)了幾年,一旦逃脫,還會飛返老巢。所以,李梅齡在武夷路搭建新棚以后,在鳳陽路的老鴿棚沒有全部拆除,留下一半,這里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過去轉(zhuǎn)讓出去的鴿子飛回老家。
原中國信鴿協(xié)會競賽部副部長賀錫莊曾告訴筆者,他兩羽“李鳥”幼鴿的驚人表現(xiàn):一羽未經(jīng)訓(xùn)練的幼鴿贈送給北京的鴿友,春節(jié)期間北京鴿友發(fā)現(xiàn)它飛走了,結(jié)果在重慶老巢中出現(xiàn),空距1500千米。另一羽幼鴿贈送給香港鴿友,7月29日乘飛機回香港,養(yǎng)在九龍,8月18日晚上賀錫莊在鴿棚“點名”時,發(fā)現(xiàn)了它,空距是1300千米.兩位受贈鴿友都認為這是“奇跡”!
3.晚熟
“李鳥”中多數(shù)屬晚熟品系,特別是比利時固耐系的后代,成熟期要2-3年。有的1-2年的鴿子參加比賽時也會歸巢。但到2-3年齡時,它們的歸巢性發(fā)揮的特別好。例如,1954年張朝德從李梅齡那里一羽固耐系所出的“6485”做種鴿,出了一批幼鴿在200千米以內(nèi)放飛,凡放出去的的就沒有一羽返歸。當時,放飛時只留下一羽,覺得它長相很漂亮而舍不得放,如果放出去也不會歸巢。不久,溫州的一位飼養(yǎng)100頭奶牛的實業(yè)家胡伯亨到上海,指定要買下這羽墨雨點固耐系后代。張朝德不在家,他兄弟又不肯賣,就亂開一個價想嚇跑他,說要6000美元(當時33美元換一兩金子)。胡伯亨嫌太貴,張朝德弟就無償贈送給他。鴿子被帶到溫州,過了幾個月,這羽墨雨點忽然飛回了上海老巢了。當時胡伯亨正在北京出席全國政協(xié)會議,接到張朝德的來信后,便順道到上海,就給了600元,高高興興地又把鴿子帶走了。溫州到上?站310千米,但沿途山多,這羽墨雨點已經(jīng)是3年齡了,他那優(yōu)良的歸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如果在幼鴿期送出放飛,那么可能同其他飛失的幼鴿具有同樣的命運。朱永年的一羽“李鳥”,在漢口過了5年,又飛回上海老家。再如李梅齡獲得天津冠軍的“759”,時年也是3歲。

4.遺傳性能強
李梅齡長期以來用近親交配的方法,形成“李鳥”這樣一個品系。成為一個品系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這個群體有穩(wěn)定的遺傳性能和繁殖能力,把這一個鴿系的特征,品質(zhì)穩(wěn)定的遺傳給它的后代。在與其他品系雜交時,有一定的改良作用,產(chǎn)生出良好的優(yōu)勢。飼養(yǎng)“李鳥”的鴿友一致認為“李鳥”的遺傳性能強。無論是雌是雄,配上任何一羽,所出的后代十有八九會走到“李鳥”的路子上去。不僅是羽色,眼砂,而且是飛翔性能,歸巢欲等都具有“李鳥”的特點。因為李梅齡的鴿子以深雨點為多數(shù),而深羽色羽毛是顯遺傳,與淺色的鴿子配,出深色的概率高。因而不能從羽色上去鑒別“李鳥”的遺傳性能,而用鴿與“李鳥”配,出的子代都像“李鳥”,鴿的特征會消失得無影無蹤。如果用同樣遺傳性很強的名品系和“李鳥”配對,所出的后代也會平分秋色。
5.飛翔能力強
對于這個問題,目前鴿界的看法是不一致的。有人認為“李鳥”飛速快,舉的例子就是從天津冠軍鴿開始,得了一系列的冠軍。有人認為“李鳥”的歸巢性能好,但飛速不快,所以不少鴿友總是用西翁去配“李鳥”,取“李鳥”的耐力,取西翁系的爆發(fā)力,被認為這是優(yōu)化組合,成功的經(jīng)驗確實也不少!袄铠B”的飛速究竟是較快呢還是較慢?筆者認為因該這樣看,快和慢是相對的,“李鳥”在20世紀30年代是出了名的快鳥,要不然落根等一些名牌鴿子怎么會敗在它的名下呢?“李鳥”到了今天,即使是被改良了的,有進化也有退化,但1000千米的分數(shù)仍是超過當年的天津冠軍鴿。但因該看到近十年來,特別是比利時,荷蘭的賽鴿,飛速提高較快,“李鳥”的進步就相形見弱了。用目前1000千米國內(nèi)外以達到的水平來比較,“李鳥”處在中間偏上,不能說是最高水平的。如果是陰雨天,“李鳥”肯定飛在歐洲名鴿系的前面。當然,這里還有飼養(yǎng)管理,訓(xùn)練和臨場發(fā)揮等因素,不能一概而論。
綜合“李鳥”的特點,機警,能吃苦耐勞,有強烈的歸巢欲等,用它來參加超遠程比賽,是最理想的選手,這個賽項目前國內(nèi)鴿友有強烈的參戰(zhàn)要求。如果同當代歐洲名鴿雜交,可望在中,長程比賽中獲得好成績。